谷爱凌又夺冠了!
刚刚,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赛中,谷爱凌凭借每一轮都第一的稳定的发挥,成功摘金,不愧是最强项目啊!这是中国队在本届冬奥会的第8枚金牌,也是谷爱凌的第2枚冬奥金牌!!
2022年北京冬奥创下历史收视新高,谷爱凌、苏翊鸣,这两个名字,现在已经火遍全中国。
好巧(并不是),我们最近认识了一位中国雪友圈的名人,也是谷爱凌妈妈的北大校友——叉队/X队长。
△X队长的微博头像
叉队是个学霸,高考全市第一名,被北大生物系录取;
他还是滑雪高手,毕业以后遵从内心热爱的召唤,没去搞科研,而是专门搞起了运动。
谷爱凌和苏翊鸣小时候,叉队就经常和他们一起滑雪。他还曾经担任过苏翊鸣的滑雪教练,并且和谷爱凌参加过同一个比赛。顺便说一句,那次爱凌得了女子组冠军,叉队拿了男子组亚军。
△2015年,X队长和11岁的谷爱凌
叉队说:“现在网络上铺天盖地,扒的都是——谷爱凌妈妈是斯坦福的,苏翊鸣家里一定很有钱……”
然而作为专业人士,叉队却认为:“家里有没有钱,以及爹妈到底什么背景,其实并不是这俩孩子能够成功的决定因素。”
我们要是每次看见一个孩子成功,就拼命说人家有这个那个的优势,而偏偏看不到他们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在哪里,就永远只能不停地给自己找借口,却找不到让自己进步的突破口。
叉队还说:“运动的魅力其实并不在比赛上,而是在对自己能力的不断突破上……伟大的运动员,挑战的都只是他们自己。”
说得真好,我们当然不可能全都变成谷爱凌和苏翊鸣,但最起码,我们每个人都能学着成为“更好的自己”。
#01
放弃专业改行运动的任性学霸
我叫王智珣,网名叫“叉队/X队长”,这个名字是因为我从事过各种运动,滑雪、登山、攀岩、轮滑……圈里的朋友慢慢就给叫出来的。“X”这个符号,算是极限运动的代称。
我本科读的是北京大学的生物系。从小喜欢学习,爱好做题,我从没把学习当做过负担,高考前刷了很多题,刷着刷着,考了个市里的状元。
上大学的时候,我加入了北大山鹰社,然后一下就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是运动,对生物专业反而不是特别喜欢。从事户外运动和极限运动之后,我感觉自己还挺有天赋的,还拿过全国轮滑比赛的冠军……更重要是,我是真的喜欢运动。
于是毕业以后,我就改行做运动了。这几年工作基本围绕滑雪,一开始做滑手,后来做教学、训练营、雪场管理、滑雪旅行,还有直升机滑雪等等。
#02
有钱和拼爹?都不是成功的关键
苏翊鸣很小的时候我就教过他,他参与了我的第一期的单板青训营。
当时他只有8岁,是整个青训营里最小的学员,但已经有整整四年的雪龄了。小鸣本身对滑雪非常热爱,学习进步很快。那期青训营的学员多数都是成年人,他和成年人比赛,最后拿了总冠军。
从小就能看出来,苏翊鸣是有能力把滑雪作为职业来发展的。不过,那时候他告诉我们,自己并不想做职业运动员
△苏翊鸣说不想把滑雪当专业,怕天天练习会腻。如果当业余爱好,会每天都想玩
谷爱凌也说:滑雪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如果长大了,滑雪不能带来快乐了,就不去做职业选手。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开始玩这个运动,都和小鸣一样。在我们眼里,滑雪不是竞技,就是玩……所以“热爱”才是你进步的原动力,“打比赛”不是,“拿冠军”也不是。
包括成为了专业运动员之后,也是一样的,也只有“热爱”能帮助苏翊鸣达到现在的成绩。运动的本质并不是为了比赛,比赛只能证明你的实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