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莹——晚清秦商中的传奇女商人(7)

2023-09-14 08:02     360kuai

周莹胆大心细,执行力强,常常通过换位思考,能够想出一些独特的经营策略。在整合资源上,周莹向种植棉花的农民提前签约订购,在南方包桑园、提前订购生丝,保证货源的充足和收购价格的稳定;在制度改革上,周莹将实行了数百年的银六人四分成比例,改变为人六银四的股份制实行;再者,将实行了数百年员工虚股分红取酬的分配制度改为实股分配制度;她还实行了“阳俸、阴俸”,员工活着的时候干不动了,可以拿退休金;死后,员工家人还可以继续领,给予了员工充分的经济保障,而且员工的家人也可以在吴家工作。

共赴国难 热衷慈善

在得知甘豫两省需要捐资以济难民、灾民和支持清军平乱后,周莹立即命令亲信将库银十五万两捐陕西巡抚衙门,其中七万两做赈济灾民费用,八万做军饷费用。

泾阳文庙在同治元年(1862年),因同治陕甘回变毁坏。光绪十一年(1885年),周莹独力出资维修,三年竣工,费金四万余。为此,清朝政府发来褒奖,诰封周莹为“二品诰命夫人”。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携光绪皇帝仓皇逃到西安。逃亡中的政府,行营驻跸开销极大,适逢西安灾荒,急需赈抚。周莹闻讯后,在泾阳买了五头硕壮的奶牛,派养子连夜赶往太后的行宫,第二天早上挤了一桶热腾腾的牛奶,献给太后,并捐资朝廷30万两白银。后来,周莹受封为“护国夫人”、坐家道台和“一品诰命夫人”。《辛丑条约》 签订后,她又进贡白银,同赴国难。关中地区涌现饥民大潮。同几个谋士商量后,周莹决定在设有吴氏字号的地方开设粥厂,让泾阳、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米粮店开仓放粮,在安吴堡外辟出5亩地设立日夜粥厂,将库存粮食分给周边揭不开锅的穷苦人家。后来的泾阳县志还特别将她的善举载入史册。

周莹不仅乐善好施,还热衷公益事业,捐助银子,资助百里在泾阳城打了二十四眼深井,解决了两万多人口、数千头牲畜的用水困难。随后,又将龙泉以下淤塞的渠道疏通;在人流多的地方于疏通的龙泉上渠上建了九座桥,将支渠延伸一百多里;在泽泊处挖排水渠,引地下盐碱积水入渭河,降低地下水位,减少了盐碱侵蚀。她还答应三原县知县请求,解难捐资,重修了三原县著名建筑龙桥。

为改变泾阳县教育落后的现状,周莹还捐资建文庙、办义学,建成了泾阳历史上第一座文庙,办起了泾阳历史上第一座民办学堂。周莹名声显赫,威震四方,做了许多有益于穷苦民众的好事,受到周边民众的拥戴,成为一名真正的慈善家。

1909年,周莹走完了自己大起大落,悲喜交错,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临终前,她将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巨额财产分给所有下人,并安排他们各自择地而居,安度余生;将部分房产献给官府做公益事业使用;她还让武师将自己留在密窖中的金银财宝捐给为民着想的朝廷,来重新修复郑白渠。

为了吴氏商业帝国,周莹舍弃追求个人的幸福,全身心投入吴氏商业的经营管理,投身于造福民众的慈善事业。尽管在富甲天下后,过过一段时间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但她很快就意识到金钱并不能为她买到遂心如愿的一切,留下金山银山给谁呢?倒不如为乡里多做些有益的事。

转瞬,红颜已逝百年,周莹身上体现的重名誉、守气节,诚实守信,忍辱负重,开拓进取的秦商品格还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传为佳话。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RCWM_NIFD】

财富管理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Wealth Management of the NIFD, CASS)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下属单位,始创于2005年。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