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以睿略创基,太祖以雄才成务。事殷之迹空存,翦商之志弥远,三分天下,功业在焉。及逾剑销氛,浮淮静乱,桐宫胥怨,或所不堪。若乃体以名臣,格之端揆,周公流连于此岁,魏武得意于兹日。轩悬之乐,大启南阳,师挚之图,于焉北面。壮矣哉,包举天人者也!为帝之主,不亦难乎。-《晋书》
从以上史料不难看出,对于以后建立的西晋王朝司马师几乎可以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面对曹爽的强势逼人,他暗中训练了三千死士的核心部队。同时也正是因为他事先安排,才能何证日后的高平陵事件顺利成功。司马懿死后,他更是凭借其优秀的个人政治才能为日后司马昭灭蜀建立建立起一套优秀班底。既然司马师是如此优秀的一个人,那他为什么不按传统在死后将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反而传给了自己弟弟?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杨以下几个情况。
一、司马师膝下并无子
武帝登阼,初未追崇,弘训太后每以为言,泰始二年始加号谥。后无男,生五女。-《晋书》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司马师膝下并无子,唯一的儿子司马攸也是他的弟弟司马昭看见自己大哥无儿子过继他的。而司马师嫡出的只有五个女儿,基本都是其妻夏侯徽所生。所以客观来说司马攸不过司马师的养子。不过按照中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来看,在司马师没有亲生儿子的亲提下,他也可以让养子司马攸也接替他。因为这种情况在历代都类似现象出现。如后周的些荣就是以养子身份继承了郭威的基业。理论上这其实是可行的。
二-、客观条件让司马师不能选择司马攸来接班
虽然从客观角度来说,司马攸是有资格接班司马师的。但客观条件却不能让司马师这位一直处在政治核心的人不敢这么做。公元255年,司马师在平定镇东将军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反抗活动之中,由于文鸯带兵袭营。导致其受惊吓,回到许昌不久后便去世了。
这里就能看出当时忠于曹氏宗族的势力是有多么的强大,虽然此时的司马懿家族基本上大权在握,但是如果稍有不慎,他们同样也面临着被曹氏宗族势力反扑的危险。此时的司马有才不过七岁。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他自然也肯定应付不来。所以他必须选择一个强有力的人来接替自己,保证司马家族的势力继续平稳向前发展,而此时他的弟弟司马昭无疑是这所有人中最合适的人选。两年之后镇东将军诸葛诞的再次反弹,证明了司马氏此时的选择是有多么的正确。
三、司马昭没有让司马师失望。
相比于此时才七岁的司马,有司马昭有着太多的优势,他不仅早年跟随父亲和大哥在西部抵抗诸葛亮的进攻,有着丰富的战场经验。另外在高平陵事件中,他也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里就能看出司马昭的个人能力相当不错,而且经验老道。对于代表着门阀世家阶层的司马家族来说,司马昭无疑是最合适的代表人物。而且司马昭接班之后,他没有让自己的大哥司马氏以及背后的利益集团失望。他继续稳固发展的司马家族的政治班底,去扩大司马家族在魏国内的能力。不仅如此,他还派出了钟会邓艾等人消灭了一直以来的最主要对手蜀汉政权,为司马炎的统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能唯一让人觉得遗憾的就是当西晋王朝建立之后,司马师这个养子的下场并不怎么好。尽管当时司马炎已经在位多年,可是依然有支持司马有上位的声音出现,所以他们很快被排除权力的中心之外。最后司马攸一时生气,吐血而亡,年仅36岁。
笔者认为司马师在司马家族夺取权力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首先是他率领3000死士,帮助自己的父亲夺得了高平陵事件行动的成功。当父亲去世以后,他又凭借着自己的优秀个人能力平定了忠于曹氏宗族势力的多次反扑,同时他又提拔和重用了一大批人才,以后西晋王朝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正是因为他英年早逝,导致了西晋王朝的短命,因为他如果活得像他父亲一样长寿,那么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西晋王朝以后的内耗。
参考资料:《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