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北疆库克他乌
军人自有军人的情怀,边关自有边关的年味。
今天是大年初二,《中国边关》专版给您拜年!此时此刻,品读戍边人笔底的一副副春联,犹闻一曲曲“大风歌”。
与诗歌一样,对联是汉语最优美凝练的表达形式。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对联应时应物应景而写,沿袭循例,亦有不同的称谓。
比如,悬挂于楼堂庭院楹柱上的,厚重端庄,谓之楹联;时逢春节,姹紫嫣红,笔底之联亦染尽春色,当然就叫——春联。
春联是诗,韵律笔墨间率性飘逸地标识着戍边人的精神高度。
春联是志,浓墨重彩中表达着新时代边防军人的光荣与梦想。
春联是心,字句词语里延伸士兵青春与使命相连的心灵轨迹。
——编 者
是的,春天是一个动词。
尽管南北纬度相差50度,使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在同一时刻,呈现出不同的季节、气候状态。但是,这并不妨碍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次第展开,绚兮烂兮地把祖国大地涂抹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无边春色。
然而,无论在哪一个纬度,都可以看见我们的官兵护卫春天的身影;无论在多么遥远的边关哨所,都会有一副副春联上摇曳着花团锦簇的春光。
“大地山河生笔底,九州人物出豪端。” 春联的叠韵酬唱,可以有一百种模式、一千种写法,但在雄关屹立的边防前哨,戍边人却有着自己的书写和表达。
一副副充盈着士兵心、男儿志的对联,或狂书风雪哨所,或张贴大漠营盘,或写就热带丛林,或走笔万顷碧涛……较之于名士俊耆的精雕细琢、曼卓风雅之笔,或许恰如棉布之于绫罗绸葛、柴扉炊烟之于钟鸣鼎食。但是,它们以独树一帜的审美价值张扬着军人的凛凛个性,意气风发地挥洒着边关男儿胸中的文化江山。
热血青春唱大风
“江汇于此,路始于此,海通于此。”黑龙江省同江边防线上,有著名的“三江口”自然壮景,有百年通商口岸的历史遗址,更有各族人民奋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岁月烽烟……
虽然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还没有到来,寒风冰雪依然遒劲威严,但边防一线的街津口哨所,营门的一副春联却引得人们驻足赏赞。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春天故事,官兵自有官兵的美学解读,当代戍边人的豪放风骨亦尽情地蕴含其中——
看一座哨所,固守三江,四方春色我来守;问几许男儿,戍卫百里,一身担当称风华。
横批:热血青春。
仗剑为文,壮歌春天。也许就写作技巧而言,联中的词与韵皆有可斟酌之处,谈不上什么超逸神骏。但一气呵成此联的年轻哨长诗兴犹酣,话语里那叫一个自豪:古人常说“诗言志”,我们边防军人随兴寄情创作的对联,为什么不能叫作“联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