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政府都认错了,美西方还污蔑中国搞“胁迫外交”?(3)

2022-01-27 15:05  环球网

中国搞所谓“技术胁迫”,强制要求外国企业进行技术转让?

技术交流合作VS强制技术封锁

中国《外商投资法》明确规定,“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强制转让技术”。“技术胁迫”这样的弥天大谎,充分暴露了美西方对中国法律政策的无知,当然更可能是选择性失明。

中国不搞强制转让,支持互利共赢的技术交流合作。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加强创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术交流合作,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中国坚信知识应造福全人类,强调共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而不是搞知识封锁,制造甚至扩大科技鸿沟。

反观美国的“科技打压”黑历史,受害者名单可以列出一大串:法国的阿尔斯通,日本的东芝、丰田,前苏联的航天航空业,以及现在中国的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

美国所谓“国家安全”“5G技术风险”,不过都是用来打压别国高科技企业的幌子;所谓“清洁网络”、《无尽前沿法案》,不过都是限制他国前沿科技发展的工具。

美国自己蹚“科技打压”浑水的同时,还不忘给盟友挖坑。近期,英国多名前高官纷纷承认,华为设备不会带来任何安全风险,英国政府禁止使用华为5G设备和服务与国家安全毫无关系,只是囿于美方胁迫照办。英国的5G建设不得不为此滞后2到3年,这就是随美起舞的代价。

近年来,随着中国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美国眼看着打压的老套路收效甚微,不惜搞“脱钩”“断链”,妄图以此来迟滞中国科技进步。

然而,开放是开放者的通行证,脱钩是脱钩者的催命符。美国对中国搞科技“脱钩”无异于自断经脉,而全球有识之士也必将同开放共享的中国保持科技“挂钩”。美国使出的实是一记昏招,就算能伤敌八百,最终恐怕要自损不止一千。

事实摆到这里,到底谁在搞胁迫外交,已经一清二楚。各国同住地球村,应该相互照应,共同把日子过好。但美国偏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自然要碰壁。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村霸”或许还能嚣张一时,但苦美久矣的“村民”们怎会永远忍气吞声?随着世界进入新的“觉醒年代”,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