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开创东吴基业,临死前让位给弟弟孙权,为何只获得王的封号?

2024-04-06 15:22     360kuai
文/格瓦拉同志 在谈论三国话题时,"小霸王"孙策从来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大人物。作为名将孙坚的长子,孙策率军渡江,占据江东六郡,成为割据一方的大诸侯,并奠定东吴的基业。等到临终前,孙策又力排众议,将职位让给孙权,并留下张昭、周瑜二人尽心辅佐他,对胞弟的帮助真可谓不遗余力。但让人费解的是,孙权称帝后,对待亡兄及其后代却很是薄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但凡一个政权创建后,首先需要做的工作,便是定国号、立宗庙,追尊祖辈、父辈的帝号,以示慎终追远、不忘根本。以西晋为例,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不仅追谥祖父司马懿(宣帝)、父亲司马昭(文帝)为帝,而且还把伯父司马师(景帝)请进宗庙,享受帝王的待遇。由此可见,开国皇帝追谥帝号的对象,并不仅限于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同样也能被尊为皇帝。 更何况,司马师只不过是扩大司马家的势力而已,充其量也就是个过渡人物,就实际功绩和重要性而言,根本无法与孙策相提并论。如果司马师都有资格获得帝号,孙策岂不是更应当如此?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孙权称帝后并没有追谥兄长为帝,而只是给了他一个长沙桓王的谥号。并且对于孙策独子孙绍,孙权也只是封了他一个侯爵而已,连个郡王都不肯给,实在是薄情寡义。

孙权之所以如此慢待兄长和侄儿,首要的原因,便是他心胸狭窄、私心极重。对于孙权不肯追谥兄长为帝这件事,《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毫不客气地评论道:"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义俭矣"(见《三国志·卷四十六》),潜台词便是孙权薄情寡义、心胸狭窄,毫无开国之君的大度。 但是在孙权看来,他这样做有着不可告人的"苦衷"。因为,他一旦追谥兄长为帝,那么孙策的子孙便同样拥有皇位的继承权,这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正是出于这种私心,孙权才追谥兄长为王,算是从名份上断绝了孙绍及其后人继位的可能性,这也算是帝王心术的一种鲜明体现。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