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码加星的返乡困境:民众期待归途温情 基层人员也有苦水(2)

2022-01-22 20:30  第一财经

近两周以来,该南部大城市面临两种新冠变异毒株的前后夹击,出现了三起独立疫情,部分区域被划为中高风险区。目前,当地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而方方和叶子同在的市区为低风险区,即行程码为绿码,但被标注了星号。

“戴好口罩,守住绿码,准备回家。”21日,当地卫健委发布这条“暖心”公告。公告还称,到访地右上角的“*”星号标记表示过往14天行程中存在包含中高风险地区的城市,并不表示用户实际到访过这些中高风险地区。

这对于上述两位独自在当地打拼的年轻女性而言,相当于官方发布了两张“准出证”,但能否赶上年三十与家人团聚,还取决于老家的防疫政策。

“我23日返乡,预计24日抵达县里。之间打电话向村里报备时,村支书说,最近防控工作有所调整。只有工作地有确诊病例,行程码被带上了星号,即便来自低风险地区,也属于‘中高风险区返乡人员’,需要在县里接受为时7天的隔离,再在家中接受‘7天居家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这样算日子,年三十还在隔离呢。”方方说。

方方告诉第一财经,由于县城和村镇防控标准存在说法上的不一致之处,有已返回家中的同乡,又被村里防控人员统一带到县里被隔离。

行程码为绿色,相当于交通规制中的“绿灯行”,但加星后的绿色行程码意味着什么,这对于一些基层人员来说是个难题。

从一些地方的实际情况来看,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因城而异的防控规制,以及基层落地防控时,或存在的技术、人力资源有限等实际难点,让“绿色”也不能全然被认定为“放行”的标识。

第一财经采访了多名春节返乡人员,其中,因行程码为绿码、本人居住在低风险区,但所在城市有新发疫情,或行程码为绿码、所在城市无新增确诊病例,但当地有近两月从中高风险区降级为低风险区的区域这两种情形,不少“异乡客”被堵在了和家人团聚的最后一道关口——到了家乡,却被要求隔离。

“我非常理解村里和镇上为防控疫情拉紧神经,不敢漏放一人的心理。但执行层面却有可带商榷的地方。”方方称。

她向第一财经展示了县里官宣的返乡文件,按照该份文件,低风险地区的返乡人员,只需进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等措施即可,只有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需要执行“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

而当她和家人就“行程码挂星,但工作地为低风险区,也未实际途径中高风险区,为何要集中隔离”询问村支书、县疫情防控中心时,村里和县里给出的答复都是“行程码带星号的都是中高风险所在区”。

虎年春运开启至今,多地落实的“硬核防控”引起了社会关切。面对“行程码为绿码为何还要隔离”的疑问,一些基层工作者纷纷告诉第一财经,“这是将风险降到最低化,最为可行、有效的防控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