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暴女子称父母让她为孩子忍耐?如此父母是在害自己女儿(2)

2022-01-21 17:11     搜狐

当女性遭遇家暴,绝大部分人第一时间都想从父母家人那里得到支持。身心遭遇重创的她们,最需要的恰恰是来自父母的鼓励。当她们发现从父母那里根本就得不到逃离伤害的勇气,她们失望乃至绝望的心情可想而知。父母这种基于现实的“理性”,可能是她们维权路上遭遇的第一盆冷水。

一些父母劝和不劝离的观念,与其说是爱女儿、为女儿好,不如说是没能力或者是不愿意和女儿一起承担离婚以后生活上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当然不是指责有类似观念的父母,事实上,就算是女性本人,持有“为了孩子不离婚”这种逃避观念的人也大有人在。毕竟,趋利避害、避难就易是人的本能。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让女性面对家暴忍气吞声、一味忍让的观念,要付出更为巨大的代价。女儿随时可能处于危险中,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尊严被践踏;孩子从小就要目睹母亲被家暴的画面,要用一辈子来弥合这种心理创伤,换来的只是一个表面安稳的家庭,这真的值吗?

根据全国妇联的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面对暴行,女性平均遭遇35次才会选择报警。从数据来看,我国反家庭暴力的形势仍不容乐观,任重道远。反家庭暴力最重要的当然还是要靠完善司法程序,社会为女性提供多种救助渠道,然而破除陈旧观念的桎梏,也必不可少。

近年来,为了推进反家庭暴力,一些地方推出了不少措施,比如江苏刚刚出台的《反家暴条例》,就规定公民制止家暴行为可认定见义勇为。当社会各层面为了保障女性权益而努力,作为家人、父母显然更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回到陕西这起家暴案,当父母目睹女儿被打得如此惨不忍睹,痛心之余恐怕也会意识到之前的观念是不对的,一味忍让非但救不了女儿的婚姻,只会让她遭遇的暴力愈演愈烈。

当女性遭遇家暴,放下顾虑,第一时间鼓励女性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非忍让、逃避问题,其实不光是父母,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意识和观念。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