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科院研发出有“触感”的机器人,成功为猪肝进行了微创手术
IT之家 1 月 17 日消息,据中科院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微创中心研究员王磊团队在基于布拉格光栅光纤传感原理在微创手术的应用 —— 活体组织触诊的研究中实现了活体组织的精准力信息反馈和肿块信息的定位检测功能。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创手术(MIS)逐渐成为现实。但是,传统手术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仍与 MIS 有关。例如,在进行微创外科手术期间,医护人员会暴露在手术室中发现的放射线和整形外科危害中。
引入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的技术成为了比传统微创手术更好的替代方案;然而,机器人辅助手术过程中伴随着外科医生的触觉丧失。外科医生通过操作机器人来进行微创手术,手术期间医生无法直接接触人体组织并且分析人体器官,因此无法保证所进行的手术的可靠性。在传统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触觉去感知器官的异常情况,进而判断器官中是否存在肿瘤和肿块。
但随着医疗机器人的普及,这种可获得的触觉信息尚未有效集成到机器人辅助的微创手术中,因此要求机器需要具有更高精确度和灵敏度的触觉信息反馈。深圳先进院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组织触诊中的高灵敏度布拉格光栅光纤(FBG)传感方案,与以往的电容式传感方案不同,光纤传感器与手术期间的磁共振 (MR) 系统和成像系统兼容。
▼ FBG 传感器的三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