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悯”刘鑫的报道,还是冒出来了!

2022-01-14 10:30     观察者网

随着法槌落下,留日学生江歌遇害案尘埃落定。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有关此案的判决书,被舆论肯定为追求法律公正、守护社会道义的样本。

同时,更多案情细节也随着判决书的公布曝光在公众面前,被告人刘暖曦(曾用名:刘鑫)的所作所为再一次受到舆论大范围的批评。

但争议并没有止息。

1

从法院认定的事实看,刘暖曦无论是在已经预知到侵害危险的情况下,没有将事态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告知江歌,并阻止江歌报警;还是先行一步进入公寓,并出于保障自身安全的考虑将房门关上并锁闭;还是事后在节日期间有意向江歌母亲发送“阖家团圆”“新年快乐”等信息、并通过网络方式发表刺激性言语,都是彻头彻尾的自私驱动。她在案发后做的大多数举动,包括辩白、抹黑、秀生活、装可怜,无非是企图在法律上脱罪,从道德上去耻,没有什么值得怜悯、情有可原的空间。

“有趣”的是,今天,一篇某采访过刘鑫的媒体记者所撰写的手记,《我采访过的刘暖曦:也许我们无法抵达一个被审视的灵魂深处》上了热搜。

尽管法院已经做出了判决。但在这篇手记看来:江歌案的复杂不仅在于真相难明人心叵测,也在于道德评判的边界之模糊。

手记回忆,虽然和刘鑫的初次见面只有短短三小时,也让人对她产生了一定的理解和怜悯,包括她的恐惧、懦弱,她的自私和矛盾,她对江妈的怨恨,甚至她的谎言。在当时看来,刘暖曦不过是一个具有人性弱点的普通女孩,甚至一度担心网络暴力会把她逼上绝路,为此还试图劝说过江妈。

手记表示,至今仍愿意相信,刘鑫带有某些悔恨的诚恳。究竟是为什么走到了这一步?就像“我们永远无法抵达一个被长期审视的人的灵魂深处,是否也经历了一场自我拷问的阵痛”。

就像我前文所述,刘鑫在案发后言语刺激江母,无非是企图在法律上脱罪,从道德上去耻,把自己极端自私的行为合理化。而一家公共媒体进一步试图与她“同理心”,是从更大的社会层面帮助她“去耻”。

这样的事情,让我想起14年前的“范跑跑”事件。

2

2008年5月12日那场灾难来临一刻,汶川的教师队伍中诞生了很多英雄,比如为救学生反身上楼将学生护在讲台下、后脑被砸的凹陷下去的谭千秋,有用后背挡住水泥板的瞿万容。

而同样身为教师却在地震后丢下学生第一个冲到操场,又原地等到学生陆续下楼的“范跑跑”,毫无疑问是逃兵。

小时候,我常常疑惑,早年参加革命,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祖父一辈,为什么从来不谈自己的革命经历。

后来我通过其他前辈的回忆才知道,他们那一代人,普遍很少谈及自己的革命“贡献”,他们认为,相对于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是“侥幸”活下来的人,没有值得骄傲的“贡献”可言。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