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拉丝娜·捷维察:苏东军队帽徽发展史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初心演变(一)(4)

2022-01-09 09:59     观察者网

俄罗斯早在19世纪上半叶就在军官肩章中引入了五角星,俗称“玛尔斯(古罗马神话中的战神,即火星)之星”(марсова звезда)。20世纪初,五角星开始出现在沙俄一些部队的标志中(如下左图);1917年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了新的俄国海军军官帽徽,用“植物拱卫+中央铁锚+顶部王冠”的经典英国海军式样代替了圣乔治丝带,只是把王冠换成了一颗刺绣五角星。这个式样在苏联商船舰队帽徽(下右图)上被继承下来,并成为不久后成立的苏联红海军的帽徽模板。

某些特定的孤例(有争议)中,五角星甚至已经和帝俄双头鹰国徽结合在一起表示“俄军”。例如下图右侧的火车车厢上(照片由著名摄影师К·К·布拉拍摄):

总而言之,十月革命胜利时,五角星在俄军和俄国普罗大众认知中的地位十分类似布琼尼帽的原型:由于帝俄和临时政府的试用,一小部分内行人已经认可其作为“军队”的象征物之一;但大多数人,无论军民,还没有将这一图案与帝俄政府或派系直接联系起来的印象。

在革命胜利之初,有那么几个月,一些布尔什维克革命者确实试过有限地保留帝俄符号,并将其赋予一种“俄罗斯民族象征”的新含义。下图为1918年车尔尼亚耶夫斯基苏维埃第1团的团旗,注意其中的双头鹰标志去除了王冠、权杖和屠龙圣乔治图案。

但这种小修小补遭到了当时已对沙皇深恶痛绝的大多数人、尤其是作为革命主要支持者的城市工人阶级的反对。而且不管怎么说,双头鹰旗号实在太容易与白军混淆,于是它很快就被废除了。

总结一下五角星标志代表革命者新军的优势:它有用于俄罗斯军队的传统,但与君主制没有稳定的联系。此外,它的近代来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而俄国的1905年革命和十月革命,与法国大革命(以及随后的1848年革命和巴黎公社)在欧洲近代革命历史叙事上是一脉相承的。

实际上,除五角星标志外,红军正规化初期的各种高级服饰都受到同期法国品味的直接影响,其中包括另一个延续至今的著名帽徽——航空兵帽瓦上的飞翼图案(如下图):

随着二战后苏联军事文化的扩散,这个航空兵飞翼又原样输出到一大票华约国家和朝鲜等国空军的帽瓦上,并间接影响了东德、古巴和新中国早期空军的帽徽设计。当然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