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汉在夷陵之战后,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局面。刘备在去世前,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诸葛亮在接管蜀汉政权后,励精图治,很快就稳定了蜀汉的形势。他对内发展经济,镇压叛乱,对外结盟孙权,向曹魏发动北伐。一时间,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汉欣欣向荣,焕发了蓬勃的生机。可是,曾几何时,蜀汉却成为了三国中最早灭亡的国家。蜀汉在灭亡时,连像样的人才都没有几个,这一切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
一、军政人才的匮乏,是蜀汉灭亡的重要原因。
在三国末期,蜀汉的形势日益混乱。当时的东吴使者薛珝对蜀汉的情况形容是,"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还说蜀汉君臣如同房屋被焚时,依然住在房梁上的燕雀,"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我们知道,蜀汉在诸葛亮治理的时期,虽然连年北伐,可是依然是道不拾遗,国富民强。可是诸葛亮仅仅去世三十年,蜀汉就变成了这样一副模样。
最为严重的是,蜀军的战斗力也在日益下降。姜维在掌握军权后,对曹魏连续发动了多次北伐。可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却寸土未得,在后期甚至是连一次胜仗也打不了。蜀军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它的统兵将领上。由于没有可以堪当重任的将领,只能起用老将廖化担任先锋。虽然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对老将是一种夸赞,可也暴露了蜀军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