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枫:美国愿意推动“避核声明”,因为发现自己“打不赢也打不得”(4)

2022-01-05 09:00     观察者网

有核不等于核大国。核大国与核国家的差别在于:核国家在小规模常规战争与MAD(实际上把对方打痛,但未必能毁灭)之间没有多少选择,但核大国在各个层级的战争上都有充足的选择。美国和中国大力发展常规军备,正是为国家战略决策时具有全频谱的选择,避免在火箭筒之后就是MAD的一步到位。

跨过核战争的门槛后,通向MAD的路就敞开了,这也是确实的。但五常的“核战争打不得、打不赢”的呼吁,实际上是说给核弱国和核门槛国家听的。事实上,“核战争打不得、打不赢”也称里根-戈尔巴乔夫原则,这是在INF时代提出的,背景恰好是核战争容易打、可能赢。

在80年代,苏联机动中导发展到了SS-20,不仅机动发射,而且命中精度大大提高。从苏联西部发射,SS-20足够覆盖整个欧洲,但不可能打到美国。SS-20不再用于大规模毁灭,而是用于打击北约指挥中心、机场、港口、兵力装备集散地等军事目标,而不是城市、工业区等常规威慑目标。机动发射使得北约很难监控动向,低弹道使得预警时间极短,很高的精度和足够的弹头威力既保证毁伤军事目标,又不至于无限扩大。这是第一代“可实战使用”的核武器,对北约的压力巨大。

苏联SS-20“先锋”中程弹道导弹(资料图)

作为反制,美国推出“潘兴2”中程导弹,采用雷达地形匹配制导,号称精度在50米以内,比SS-20更高。还同步推出BGM-109G“狮鹫”陆基巡航导弹,与“潘兴2”相配合,以低空突防和米级精度实现精确核打击。这“核哼哈二将”对苏联的威胁同样巨大,与SS-20针尖对麦芒,使得欧洲的核战争前景突然现实、清晰起来。

为了避免“话赶话”地滑向MAD,美苏最后达成INF。这不是因为“核战争打不得、打不赢”,而是太诱惑,必须联手抵御这致命的诱惑。

时间快进到21世纪。中国具备发展战役核武器的一切条件,没有走出这一步,但要走只是迈腿的事;美国也具备,但走不动了。美国更加关注的是阻止中国从最低威慑转向具备真正的MAD能力。俄罗斯对美国已经实现MAD了,中国和俄罗斯加在一起,对美国就不是MAD,而是碾压了。虽然在战争中俄罗斯未必会与中国一起站进同一条战壕,核战略的基点就是最坏情况,这种可能性就是美国不能接受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