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卖3元拉面15年不涨价爆红 粉丝掏钱装修房:出名好(3)

2021-12-27 15:18     潇湘晨报

大约半个月前,大哥的意外去世,他暂停了出摊,再加上冬日渐冷,村里人流量骤减,依附他面摊而生的村民们也没了营生,都撤摊了。

但村里依然有零星的主播,其中有不少是从今年3月份就“驻扎”的。没有“拉面哥”,主播们只能把镜头对准杨树行村的小山坡,话术也变得乏味。

村里依然有零星的主播

35岁的“羊排姐”就是其中一个,靠直播带货,她能有些收入。今年3月,她和老公被拉面哥的淳朴吸引,一起来到杨树行,租住在村里临街的房子里,起初是卖羊汤,“现在主播数量少了,但是等出摊了,他们就会再回来。”羊排姐觉得,拉面哥重感情,让她有亲切感。

31岁的“讲师王爷”是今年6月份来的。因为没钱租房,他暂住在村里一辆废弃的大巴车里。“冬天也还行,晚上盖两床被子。”他在横店跑过龙套,在上海打过螺丝钉,却没想到能在杨树行停留这么久。

“断臂侠”孟晓跟其他主播不同,他时常跟拉面哥妈妈一起做饭,他更贴近程运付的“日常”。

只有细细询问才能发现,孟晓也是个主播,程运付出摊的时候,他帮着干杂活,端面、维持秩序,打扫卫生。曾经的流浪经历,他觉得在这里找到了存在感。

“拉面哥的妈妈一直把我当自己家人,她经常问我,你二哥(指程运付)凉了你会不会走,我说我不走。”孟晓说,他对这里有感情了。

这一年里,每逢小长假,杨树行村便会吸引一波人流,甚至不乏旅游团。这时候主播们就变身“主家”,去指挥交通、帮忙接人……“好多人来了第一趟就想来第二趟,他们就觉得,我们这人真好啊。”程运付回想起这些,笑了。

他坦言,经过10个多月的磨合,他与绝大部分主播之间建立了看似和谐的共处模式。

“他们不直播的时候,对我来说确实产生了亲切感,跟自己家里人一样。他们也会帮我干农活。”程运付觉得跟主播们相处“没啥窍门”,就是“人心换人心”。

可他们一旦搞起直播,为了热度、为了流量,就会让程运付觉得“不一样”,这种变化源自他们语言上的煽动性,博人眼球那种。但对于这些,程运付渐渐也理解了。“都是为了生活。想赚点钱,就这么简单。”

其实程运付也在谋划,基于村里主播多的现状,他也有了更多构想。比如说,让主播们从对自己家事的关注点,转移到宣传家乡上来。这样一来,村里的农副产品,不仅能靠拉面嫂,还能通过更多人带出去。“得让他们去学习,传播一些正面的事,不能让他们为了钱做些没影的事。”

但这一切也急不得,得慢慢来。

“重启”与集体的生计

程运付成名后,杨树行村有了新变化。

有人说,拉面哥的爆红是机遇,他没能抓住最初的流量去变现,只能等着“凉凉”。而就程运付个人而言,这段“做梦”般的日子里,也让他逐渐清醒,如果说有遗憾,他更多的是感慨当初没抓住“时机”带动村里人集体发财。

程运付没出过山东省,之前他最远是到过济南。前几天,夫妻俩受人之邀,到广州、深圳看了看,体验过霓虹闪烁、高楼林立的都市生活后,程运付萌生了开3元拉面店的构想。

一碗3元拉面卖了15年,程运付靠的是坚持和本心,他也明白,一旦把面摊搬进店铺,势必会增加成本,是否还能坚持一碗面卖3元?他没想好,也明白现在还实现不了。他更清楚,他现在摆摊的拉面终究一天也会涨钱。哪天物价涨了,价格势必也会涨,如果没有利润了还不涨价,那就成了“真炒作”。

最近不出摊,程运付享受了这一年难得的清闲,但他清楚,等家事处理完,他还要为了自己和更多人的生计做“重启”。

程运付希望靠流量帮助家乡

记者前往杨树行村采访那天恰好赶上冬至节气,这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那一天的傍晚时分,程运付家散养的公鸡母鸡们“咯咯”地跳上树梢,准备早早地度过漫长的冬夜。

冬至那天,程运付和妻子胡立荣在包水饺。

程运付把一捆劈好的柴火放到隔壁的母亲家。屋里,拉面嫂正跟亲戚、几个主播们一起调馅、包饺子,屋外,孟晓和几个主播们也冲炉子里添柴……锅里的水咕嘟嘟地冒着,太阳下山了,天边留下一层火红的“晕染”。

“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离不开啊,想让我们村越来越好,就跟……跟花果山一样……”程运付“哈哈”地笑了,笑完便揉搓着双手,不好意思地说:“我还是不太会表达……”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