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为什么要积极推行让非汉人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3)

2024-03-28 11:02     360kuai

747年,李林甫又把新的目标盯上了一个叫王忠嗣的藩镇节度使。王忠嗣是将门之后,他的父亲早年战死,唐玄宗将其收养在宫中长大。王忠嗣一直与诸王子,尤其是太子保持很密切的个人关系。从742年至746年,王忠嗣担任朔方、河东两镇节度使,后来皇甫惟明被李林甫整垮后,王忠嗣又接任了陇右、河西节度使。

王忠嗣镇守边关成绩斐然,加上他在朝廷中又是偏向太子这边的人,这就让李林甫感到寝食难安。于是,他就利用唐玄宗对儿子的不满趁机指控王忠嗣已私下答应太子帮助其登上皇位。唐玄宗闻讯后大怒,立即下令逮捕了王忠嗣。经过一番审讯,唐玄宗认为对王忠嗣的指控没有实据,但还是将他贬为汉阳太守。

在经历过两次"阴谋"事件后,李林甫认为让那些在朝廷里拥有根基的将领控制边境藩镇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凭借手中的兵力做到里应外合。于是,他向唐玄宗陈说了这种局面的危害,并提出让非汉族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的好处,因为李林甫认为那些外族将领的野心只在军事方面而不在政治方面。至于节度使会不会拥兵自重甚至发动叛乱,这在当时还不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因为不可能所有节度使同时造反,如果只是一地发动叛乱,那朝廷自然有足够的力量对其进行压制。

唐玄宗经过一番思虑后认为李林甫的建议很有道理,于是唐朝的藩镇节度使开始"大换血"。在此后几年时间中,李林甫对这些手握重兵的外族节度使依旧有很好的掌控能力,即便如安禄山这样拥有很强势力的节度使,也对李林甫非常畏惧。

753年,李林甫病逝。他的边境政策在继任者杨国忠手里没有得到有效贯彻和实施,这才导致了朝廷对那些外族节度使逐渐失去控制。755年12月16日(农历十一月初九),安禄山起兵造反,"安史之乱"就这样爆发了。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