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解缙本人的秉性,朱元璋决定将其遣归待用。"后十年来",成为朱元璋对嗣君和解缙的双重期待。
朱元璋给皇太孙的"储才计划"还不仅限于此,这里写到解缙和方孝孺,是作为例证,说明朱元璋对身后辅政人才的事先安排。不过,必须说明的是,朱元璋对方孝孺和解缙的期待没有完全实现。方孝孺未能跻身宰辅大臣之列(当时宰辅为齐黄二人);解缙则干脆为齐黄所忌(后文仍将有论述),被贬到甘肃做了小吏,直到建文二年才还朝,仍然不得志。
朱元璋于洪武后期,重用耿炳文、郭英,并为朱允炆储备人才,这一系列选官任将,恰可与朱允炆的合法地位相互印证。朱元璋期盼太孙顺利接班、完成守成的愿望虽然落空了,但若不以后论前、不以成败论事的话,朱元璋的努力是昭然可见的,他已尽了他的所能。
朱元璋晚年为建文铺路
朱元璋不仅选官任将、确定储君,同时也在施政、制度上作出一系列调整,以因应太孙接班,为他创造铺垫和条件。朱元璋的调整主要有:改革宗藩制度,限制藩王权力;调整治国之道,由猛趋缓。这两者直接对太孙的即位有利,可称是朱元璋在内政上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