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这一类数字人民币诈骗,主要是诈骗分子假冒公检法诈骗,与普通的假冒公检法诈骗并无二致,诈骗分子首先会以"名下银行涉嫌洗黑钱自证清白""贷款征信受了影响"等理由,要求受骗人配合做一个"视频笔录",或是下载App开启屏幕共享盗取受骗人个人信息,按照他们的指示操作后,便以"提供资产证明""转移安全账户"等话术要求受骗人转账。不同的是,随后诈骗分子会为受骗人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将受骗人银行卡内的资金兑换至数字人民币钱包,再转出至其他钱包。
"新瓶装旧酒。"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类数字人民币诈骗,主要利用少数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警惕性不够高,诈骗分子骗术不断翻新、"技术升级",导致不少人掉入陷阱。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数字人民币由央行推出,具有权威性,也因此更容易取得大众信任,这也是诈骗分子利用数字人民币诈骗的原因之一,除了冒充公检法外,其还会通过安全账户、理财、中签兑换等名义施展骗术,都需要注意。
多种套路揭秘
当前,数字人民币试点正在火热进行中,不少犯罪分子也盯上了,且花样不断翻新。
12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市场上关于数字人民币的诈骗大概分为这几类,除了假冒公检法诈骗外,还有杀猪盘、投资理财等推广经营活动,诈骗分子混淆数字人民币概念,诱导受害者,宣称数字人民币可推广获利、返现,并缴纳保证金等。
另外就是"中签"短信,恰逢用户登记预约数字人民币后,犯罪分子撒网式发送"数字人民币预约成功"的确认短信,等待用户点开网址,填写银行卡号、余额、密码、身份信息、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并进行转账体验操作后,犯罪分子再转移钱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