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毓堃:拉美唯一“绿洲”踏入“新自由主义的坟墓”?(6)

2021-12-23 09:00  观察者网

智利与墨西哥这两大拉美国家在经合组织中收入不平等指数最高,来源:OECD/BBC

极化的社会思潮同时造就了两极对立的国会:无论是参议院还是众议院,左翼和右翼均呈现出不相上下之势,博里奇无法保证获得稳定多数的支持。在愈发极化的意识形态与政党斗争驱使下,左右翼跨党派合作推动施政将成为奢求,“府院之争”恐将继续成为智利政坛的常态,博里奇政府在执政过程中面临立法机构阻碍、陷入僵局也将难以避免。

温和稳健的政治运作面临崩塌,而博里奇本人公开喊出的“如果智利是新自由主义的摇篮,它也将是新自由主义的坟墓”,更是引起国际社会一片哗然和不少人士的担忧。

对于皮诺切特时代奠定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博里奇这位自称“温和的社会主义者”早就心生不满、希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他看来,这是该国严重不平等的根源,是普通民众权益被忽视的罪魁祸首。然而,无论利弊几何,新自由主义模式毕竟是智利多年来发展的基础和稳定器,变革需要耐心、时间和足够的资源,轻易推倒后带来的未必是稳定的重生。

果然,博里奇刚刚宣布当选,智利市场便投出了“不信任票”: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总统选举结果出炉第二天,智利股市大跌,IGPA指数单日下跌6.2%;智利比索对美元汇率贬值超过4%,创造单日收盘最低纪录;由于博里奇声称要反对“摧毁环境”的采矿项目,考虑组建国有锂业公司,智利化工矿业公司(SQM)股价当日更是暴跌11%。

2018年至2020年下半年,国际铜价在低位徘徊导致同期智利出口增长波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2019年经济增长已经创下十年来新低(1.054%);疫情重创之下,2020年智利经济更是萎缩5.84%,遭遇3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今年在全球经济触底复苏的大背景下,智利预计经济增长也不过5.5%,而不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正在加速外资流失。经济现状本就不理想,博里奇的胜选更是“火上浇油”,给资本与市场传递了更加悲观的信号。

失业与贫困率反弹是智利新政府要面对的难题,图源:Reuters/Ivan Alvarado

毕竟智利经济与社会发展已长期依赖新自由主义的“涓滴效应”,即通过给富人减税、给予企业优惠改善整体经济,从而令普通民众随之受益。尽管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内的学者和观察人士,均纷纷抨击皮诺切特时代的新自由主义,认为这从政治与意识形态上控制智利社会,也没有令多数民众受惠,但博里奇“国家干预、加强再分配’的颠覆性理念,可行性也有待商榷。

博里奇在胜选演讲中重申的”四个轴心“——女权主义、绿色转型、权力下放和体面工作——无不依赖国家经济发展和财富的增长,特别是他对就业机会、改革私人养老金和公共卫生系统的承诺,更离不开巨额投资。面对市场和资本对他的怀疑,一旦博里奇对新自由主义的“重拳出击”,进一步挫伤了企业投资与经营的信心,国家经济增长和财富累积的根本动力缺失,“钱从哪里来”便是一个最常见但又最难解答的问题。

曾经在激进左翼政治人物领导下的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常用的办法是“有钱时大手大脚、没钱时债台高筑”,结果便是国家经济如过山车般大起大落、甚至主权债务违约。假如政府财政收入不如预期,为了兑现对选民承诺的博里奇是否也会“病急乱投医”,将智利变成下一个委内瑞拉,的确是一些观察人士担心的问题。

对此,博里奇承诺他会对财政问题负责,并在竞选期间聘请了一批中左翼经济学家,以缓解中间选民的顾虑。对于现总统皮涅拉关于智利处于“非常极化、对立和争执的环境中”之说,博里奇在胜选演讲中承诺将做“所有智利人的总统”。作为拉美的政治风向标,智利何以保持其在该地区一枝独秀的优等生地位,又能缓解当下被疫情不断放大的结构性矛盾,考验的则是这位千禧一代年轻总统的智慧和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