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身段”造走量车,蔚来已被逼到墙角?(3)

2021-12-22 09:45     腾讯

在这一维度上,蔚来显然低估了行业了发展速度。

由于种种原因,蔚来最终没能选择自建工厂,而是在安徽合肥由江淮汽车代工。但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小鹏、理想以及哪吒等车企,均已自建工厂,而蔚来仍采用代工。

当行业需求不够饱和的时候这种布局并不会有什么问题,甚至还会有成本负担更轻、战略空间更为灵活的好处。

但随着行业的迅速发展,上游供应链企业订单拿到手软,那么这时候自然是谁量大就先紧着谁去服务。

比如在今年的汽车芯片荒中就有业内人士指出,芯片厂商在供应车厂时,优先考虑的也是规模,对销量高的企业优先供应。

在芯片荒下,蔚来并不会是厂商保交付的优先项。

今年10月,蔚来的交付量环比暴跌超六成,很大一方面原因就是工厂节奏的失调。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蔚来一定要去自建工厂。

以苹果为例,它也是选择了代工模式,且同样是高利润“低销量”路线。但这里的“低”显然是相对的。作为智能手机领域的绝对巨头,苹果对供应链可以说是绝对的控制。

苹果发布新品,都是可以预生产,基本不可能有滞留,保证一定销量且有一定的预测空间,可以跟代工厂签订长期协议,甚至可以让富士康专门为苹果大规模扩建工厂来保证大量的供货。

更有甚者,当代工厂没有能力生产苹果需要的零部件时,苹果甚至会直接买来数控机床送到代工厂里。其主导性可见一斑。

因此,自建工厂不是必须,控制力和话语权才是重点。而在供应链体系中,销量规模几乎就等同于话语权本身。数据来看,蔚来的过去一年其实并不算差。

最新财报显示2021年三季度,蔚来汽车营收9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6.6%,汽车销售额为86.37亿元,同比增长102.4%,依然是处于一个高速成长的状态。

但资本市场中关于“蔚来掉队”的声音一直没有停下。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同行的衬托。不过这一次,是同行过于优秀了。

从当下的市场阶段来看,ET5的推出,已经是太迟了。但从蔚来自身的角度出发,又是充满了冒进的未知。

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蔚来先后爆出了两起高速致死事件,引发了车主群体的内斗。10月又爆出了“蔚来专员给客户异地加电,同行酒友在车内呕吐”的服务问题。

车主社群内,关于“送积分平事”的争论也越来越多,“巨婴用户”和“懒政积分管理”的争议甚嚣尘上。

在这样的基础上,该团队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新的用户?价位阶梯化带来的用户阶层化又该如何应对?这无疑是一场豪赌。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