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教授起诉知网获赔70万:自己的论文竟要花钱才能看?(3)

2021-12-10 09:42     腾讯

对此,央视网评价称:“不问自取即为盗”,这是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

除了赵德馨以外,汪曾祺也曾经起诉过中国知网侵权收录和传播自己的文章,并成功打赢了相应的官司。

但是,即使知网有形式上的“授权”,真的就是合情合理的授权条款了吗?

授权本质就是“霸王条款”

当我们投稿学术期刊、甚至写学位论文时,往往就已经签署了知网的“授权说明”。

例如,这是北大的硕士毕业论文答辩流程文档:

△文档来源@北京大学

在文档中,不仅要求“毕业论文在知网全文发表”,而且还要签署论文使用授权书。

这是因为,大学、期刊想获取相关资源,往往需要交出作者的授权。

而硕士、博士毕业生在提交论文时,也会被校方要求签订《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把论文授权给中国知网。

据央视网评论,这样的强制行为是“霸王条款”,是“垄断”:

中国知网表面上霸王条款自定的“强制授权”,背后却是对知识产权的垄断。

相比之下,论文作者能在其中获得什么?

我们翻了翻中国政法大学的《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在最后一条看到了这个:

△文档来源@中国政法大学

博士的稿酬,是100元现金和“400元检索卡”;硕士的稿酬,甚至只有60元现金和“300元检索卡”。

然而,每当这些论文在知网被下载,平台就会收取相应的费用,这些费用并不会交给作者。

对此,央视网引用了一句古文: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知网是怎么变成这样的?

诞生于90年代末的知网,本质上是一次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

“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NKI)这个概念,最早由世界银行在《1998年度世界发展报告》提出。

1999年3月,王明亮提出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并被列为清华大学重点项目。

在这之后,知网项目先后迭代了两次(CNKI 1.0、CNKI 2.0)。

但从2014年起,知网变更了企业性质,由全民所有制变更为法人独资,成为同方股份的旗下全资子公司,而同方股份是清华大学控股的高科技公司。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