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主任: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第三阶段(2)

2021-12-01 22:37  北京日报客户端

因此,我们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能力;发生疫情后,充分利用疫情发现之初的黄金24小时处置时间,在原来充分发挥检测队伍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流调和监督队伍作用,突出“快”字,在疫情没有扩散之前,或者感染者还不具备传播能力之前,把密接者、次密接者找到,把可能的感染者提前管控住,力争用1个潜伏期左右时间控制住疫情传播。

我们将这一防控策略称为“动态清零”,这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们一切防控举措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现阶段我们仍将坚持“动态清零”策略不动摇。

找准决定疫情规模大小的关键因素

新华社记者:形势越严峻,越要在防控举措的迅速和精细化上下大功夫。用一个潜伏期左右时间控制住疫情传播,主要依靠哪些措施?

马晓伟: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卫生健康部门的使命。我们主要采取了这些措施:

一是指挥系统平急结合,建立了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疫情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立即派出工作组,第一时间调派核酸检测、流调、医疗救治队伍支持当地疫情处置工作,会同疫情发生地建立一体化、扁平化指挥体系。省市县一盘棋协同作战,区域联防联控,迅速采取封闭管理、社区封控、大规模核酸检测、暂停中高风险区域内人群聚集性活动等措施,在疫情发生后24小时把各项措施基本部署到位,坚决遏制疫情扩散。

二是行政和业务相结合,干部专家下沉一线,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落实。

国家专家和省市领导干部共同下沉到疫情防控一线,设置多个工作组。每个组由一名市级负责同志牵头,一个组负责一条线工作,及时反映群众和工作人员诉求,做到“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有效衔接。

三是专兼结合,突出流调和监督队伍等作用,力争7天内控制住疫情走向。

与疫情赛跑,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速度至关重要。流调队伍主要解决“找到风险人群”的问题,疫情一发生,马上向疫情发生地调派国家流调队伍。监督队伍主要解决“确保风险人群管住管好”的问题。

四是群众工作和卫生工作相结合,最大程度争取群众的支持配合。

总之,我们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疫情发现一起就彻底扑灭一起,确保完全阻断疫情传播,确保国内的疫情形势保持总体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