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爆料立陶宛故意区别对待难民:欢迎白俄罗斯人,遣返中东人(3)

2021-11-27 17:00  观察者网

“我们很排外,也很理性”

立陶宛内政部移民司(Migration Department under th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负责人伊维琳娜·古津斯凯特(Evelina Gudzinskaite)说道,“他们(越境的白俄人)融入立陶宛社会,而社会也接受他们”。

她还半开玩笑地称,“我们相当排外(xenophobic),但我认为我们也很理性。”

从上述情况看,立陶宛仿佛会在两种模式间自由切换——遇到白俄反对派时“很理性”,遇到阿富汗人时却变回“很排外”。

立陶宛边防部门指挥官鲁斯塔马斯·柳巴耶瓦斯(Rustamas Liubajevas)称,白俄反对派不会被“踢回去”,当立方发现他们非法入境时,将允许他们留下并申请庇护。

“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只是在寻找更好的生活”,这位立陶宛军官如此替白俄反对派解释道。

文章还援引白俄移民支持者的话称,“和难民不同,许多越境的白俄罗斯的人是为了逃离失败的国家和暴力,他们因此应该有资格获得国际保护。”

然而在“另一个世界”中,来自其他地区的难民却仍然被立陶宛关着。

25岁的叙利亚人伊雅德(Eyad)略显无奈地说道,有人说我们难民是“武器”,然而我不是。

用于收容难民的集装箱 图自《纽约时报

他是极少数通过庇护申请的非白俄罗斯人,他提到,几周前他从一个移民中心转到另一个名为“鲁克拉”(Rukla)的地方时,那里有上百个各种颜色的集装箱,它们收容着700多名移民。

西班牙《共和国报》此前称,立陶宛“建立了集中营式的难民营”。这些难民营建立在森林之中,人们面临着各种不人道的生存条件,如缺衣少食、新冠病毒传染、恶劣天气以及羞辱性的待遇,他们还被没收手机,无法与外界联系。

拘押中心拥挤且肮脏,疥疮流行,难民处境艰难。立陶宛方面还将男性难民和妇女儿童分别拘押,人为造成家庭分离。而如果难民想要逃离,则需要冒着被枪击的巨大风险。

“难民也是人,不是沙丁鱼罐头,难民不是罪犯,不应该被立陶宛强制关押在集装箱,更不应该受到立陶宛军警荷枪实弹的威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立陶宛残忍对待难民时如是说。

赵立坚表示,立陶宛边境地区数千难民的人道主义状况堪忧,但美国等以“人权卫士”自居的国家完全漠视立陶宛边境地区难民基本人权遭到严重侵犯的事实。“个中原因再也清楚不过,这些难民大多来自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等国,他们背井离乡,正是拜这些天天把‘保护人权’挂在嘴边上的国家所赐。我们不禁要问,人权何在?人道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