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不仅善于发现人才,还善于使用人才。他清楚地认识到,"世人聪明才力,不甚相悬,此暗则彼明,此长则彼短,在用人者审量其宜而已。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天亦不能为贤主更出异人"。因此,他不拘一格降人才,"凡于兵事、饷事、吏事、文事有一长者,无不优加奖借,量材录用。"
对于可造之才,曾国藩在培养上所花的工夫可谓不遗余力。"人才以培养而出,器识以磨砺而成",这是曾国藩的培养人才观。他从长期实践中归纳出培养人才的方法,主要有"教诲"、"甄别"、"保举"、"超擢"四种,属下从士兵到将领,无不将他视为楷模。
同时,曾国藩深谙人的心理,认为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而要多鼓励扶助。他说:"衡人亦不可眼界过高。人才靠奖励而出。"在具体实践中,曾国藩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来激发其积极性--"武人给钱,文人给名",皆大欢喜,军心一统。
知人善用,莫过曾公。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再次向我们昭示了一个道理:成就别人,最终也将成就你自己--得人才者得天下!
(朱秀云摘自《人力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