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朱元璋北伐能成功?元朝开发个新产业,白送他精锐骑兵

2025-02-10 10:42  360kuai

历代国难,晋朝和宋朝,最像难兄难弟:都是王朝中段,被异族一顿闷棍打吐血,半壁江山稀里糊涂打没,悲惨跑到南方重建,变成了东晋和南宋。而这东晋和南宋,好些情况更像双胞胎:都属于偏安没追求类型,且外面强敌扑来,内部矛盾一团糟烂,自坏长城的蠢事更不少干,可竟然都幸运挺过来,守着残山剩水,又顽强存活了一百多年!为什么这么幸运?也有一共同原因:多亏一个小城,既像盾牌一样,挡住汹涌而来的攻击,更似造血机般,给王朝重伤的肌体输送给养,硬是默默奉献,帮着坚挺过来!这个多功能小城,今天也贵为省会,有好事者排"中国最穷省会排行榜"时,它更是多次上榜,名字当然也熟:合肥!

一:晋宋输血机合肥历史,往上数很悠久,西周时就建了庐子国,汉代正式设合肥县,地位也极重,连接长江淮河,标准黄金枢纽,战国楚国迁都寿春后,更是水涨船高,两汉时就已繁荣的热闹,两大史学大神司马迁和班固修史时,都是不惜笔墨,认真赞了好几笔。地位如此重,自然也兵家必争,三国年代,这里作为曹魏门户,更和东吴掐到惨烈,五次合肥大战,次次惊心动魄,东吴孙权曾被曹魏张辽在逍遥津差点撵没命,曹操更急到四次亲临前线坐镇,今天去合肥旅游,还能找到好些相关遗迹,满满都是故事。但待到五胡乱华,东晋皇室穿越火线建都建康时,当年的经济重镇,门户合肥,更成生命线!有多生命线?看东晋国防:抗击北方政权的核心军事防区,就是寿阳,也就是楚国故都寿春,寿阳一丢,就是丢了防护闸门,北方政权想端江南,好比一马平川。所以看东晋南北朝战争史,南北惨烈大战,典型淝水之战,都是围着寿阳猛掐!那合肥呢?跟寿阳更是同气连枝,地理位置说,就是连通寿阳与建康的要道,后勤输送的头号干线。如果说寿阳是闸门,合肥,正是安全锁!典型还是淝水之战,东晋能在寿阳沦陷的危局下,奇迹般打赢前秦续命,后人津津乐道谢安的指挥,北府军的骁勇,但背后默默输血的英雄,正是合肥。

由于重大,所以合肥也越发受重视,东晋时一直由镇西将军镇守,后来从东晋到南朝,名字也换了好几次,除了担负输血,也曾挺身而上立大功。最悲壮的,当属南朝梁天监五年(506)这一战:在合肥城一度沦入北魏铁蹄的危局下,梁朝豫州刺史韦睿愤然引水淹城,滔天洪水淹没了北魏铁蹄,也令这昔日繁华重镇,最终再度荒废。四十一年后,这座荒废的城池,终于沦入北朝东魏之手,结束了它的防护使命。再过四十二年,隋朝将其改名庐州,更以其为跳板,由名将韩擒虎领军,电光火石拿下建康灭掉南陈,结束大分裂时代。兴衰,就在合肥!之后历经隋唐北宋三代,已是庐州的合肥,远离了战火纷扰,再度华丽转身商业重镇,特别到了商品经济突飞猛进的北宋,黄金通道的庐州,大小市场云集,别看城区不大,周边乡镇林立,全是火爆贸易,号称"镇大城小",手工业更十分发达,一片红红火火。怎料一场靖康国难,北宋变了南宋,庐州也再度被推到风口浪尖,随后的抗金战争里,更是重量级角色,依然还要担起输血使命,给南宋朝廷和前线输送物资给养,战场上更是硬角色,绍兴元年(1131)的庐州大战,庐州军民在王亨率领下以弱敌强,大破金国伪齐军,为风雨飘摇的南宋稳住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