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年轻的日本学者来说,有机会进入中国高校,真的很幸运。因为中国本土的研究者非常优秀,大量海外人才也愿意来到研究环境更为良好的中国,这无疑会使得在中国的竞争更加白炽化。
实际上,不仅是研究人员,各行各业来到中国寻求发展的日本人日益增多。这和年龄、经历、职业无关,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日本人活跃的舞台。
截至目前,日本已经产生25位(仅限日本国籍)诺贝尔奖得主,未来肯定也会有一些中国学者获此殊荣。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想要在人数上匹敌日本并非易事。
中国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愿意为了实现目标努力奋斗,这是好事,也是现在日本人所欠缺的部分。不过,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中国有些过于强调"数量",认为研究成果应该"靠数量取胜"。有些中国研究人员做研究是为了出成果、写论文,以此申请科研经费,周而复始,发自内心热爱的人比较少。
反观日本研究者,几乎都是因为真正热爱才走上科研道路。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我不认为中国诺奖得主的人数可以比肩日本。
中国的论文数量已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了,应该创造更加注重质量的研究环境。强调数量可以带来奥运金牌,但未必可以带来像诺贝尔奖一样的顶尖研究奖项。凭我对中国的了解,中国想要做什么,利用举国体制去做的话,就能行得通。中国如果想要完善当前的研究环境,我想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作者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日本土木工程学会当选会长,本文由邢晓婧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