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举个例子,有人在网上提出非议,他说你凭什么说有机分子大于生物的量。大家都知道地球上整个地球表面完全被生物圈所覆盖,从单细胞生物海洋藻类、地球地表上的菌类,到草木植物,到昆虫动物到七十亿人口,总质量可谓巨大。
微生物几乎存在于地球上任何地方
那你凭什么说有机化学这个东西,或者是生物化学分子这个东西总质量会大于生物总质量?确实没有人统计过。我确实不敢说在地球这个范围内,我不敢说。但是大家要知道,任何一个理论要成立,它必须在整个宇宙中成立。你把眼界扩展到整个宇宙中,我可以肯定有机分子量远大于生物存量。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看一下土星和木星的卫星,其中有若干卫星表面铺垫的海洋,居然完全是液态甲烷,而甲烷是有机分子,想想它的那个质量要有多大,这还仅仅是说太阳系以内。我们可以设想在太阳系以外,可能还会有一些低级生命的情形,它可能条件演化不到高等生物或中等生物,它只停留在单细胞生物状态,这都是很有可能的。
土星和木星的卫星遍布有机分子甲烷
比如生物科学家,天文科学家,探讨月球和火星上可能有液态水,有冰面,立即就联想它下面会有单细胞生物,所以你放在整个宇宙中,这个梯度表是非常明确的。也就是越底层的东西,它的质量越大,存在时效越长,总体存在状态越稳定;越顶层的东西,它在宇宙总质量分布上一定越小,它的存在时间一定越短,而且它的稳定性越来越丧失。
越底层的东西存在效价越高,所有人都可以检验,找见任何一个反例,那么我承认我的学说破溃,但我相信你是绝然找不到的。但是你会发现越底层的东西它的属性越低,而越高层的东西它的存在效价越低,但它属性分化递丰,能动力或机能递强,实体结构倾向繁复,这个倾向是注定的。
我们把这种存在效价一路递失叫“递弱”,我们把属性递丰叫“代偿”,这是一个最简化的物演梯度示意图。大家注意,我在这旁边还画了一条线画了一个区间,我把它叫有限衍存区间,这是在纵轴上看。万物的演化只在这个区间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