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冠病毒感染数大幅下降原因成谜,是病毒自杀了吗?

2021-11-03 03:43  生命科学

原标题:日本新冠病毒感染数大幅下降原因成谜,是病毒自杀了吗?

新冠病毒会自己消亡?日本新冠病例数骤降,专家公布最新研究

今年8月日本新冠疫情大规模爆发,每日感染数峰值达到2万以上,到了9月却出现大幅下降趋势,9月30日解除紧急事态宣言,11月1日感染数已降至86人。日本没有施行严格的封锁措施,为什么疫情逐渐消失了呢?

近日日本共同社消息,疫情消失是因为德尔塔病毒出现了新的变异。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与新潟大学的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在德尔塔变异毒株基因组中,一种名为“nsp14”的“酵素”发生了变异,导致病毒无法及时完成修复,从而导致病毒自我灭绝。

研究称,病毒在快速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基因组有时会发生错误突变,此时一般是由“nsp14”负责修复。在日本最近的一波疫情中,“nsp14”发生变异的病毒比例随着感染扩大而不断增加,从病例数到达峰值前到平息的这一时间段内,几乎占据了感染病例的全部。

因此,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教授井上逸朗认为,日本病例数之所以会减少,是因为“nsp14”发生变异之后,导致基因组不断累积错误突变,最终因为来不及修复而导致病毒自我灭绝。研究队伍推测,是一种名为“APOBEC”的酶使“nsp14”发生了变化。在东亚和大洋洲,这种酶特别活跃的人很多。

日本这份研究的说法可信吗?

首先,nsp14这个关键性的酶是真实存在的。2015年PNAS一项研究证实,nsp14对冠状病毒(例如SARS)的复制和转录很重要。2020年11月《病毒学杂志》研究称,nsp14对MERS、新冠病毒的复制至关重要。

但是,nsp14和日本的新冠病毒自杀有关吗?据搜狐健康编辑调查,日本NHK、朝日新闻、每日新闻等多家媒体均无搜索到关于“nsp14”的相关新闻,国际媒体也鲜有关于“nsp14”与日本新冠病毒之间的相关报道,NHK还特别提出,日本需要警惕“第6波”疫情。

进一步调查发现,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网站(https://www.nig.ac.jp/nig/ja/)近期没有相关报道,按说“新冠病毒自我毁灭”应该是该研究所的重要研究成果吧,没有。

井上逸朗的研究所个人介绍页面显示,此前该研究室未发布过冠状病毒的相关研究。

上文提到,东亚、大洋洲国家人群体内都可能有使nsp14突变的“APOBEC”酶。但是,韩国近几个月日增感染数均为千人左右,未出现好转。澳大利亚自8月下旬以来感染数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增2000例。另外,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疫情也未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