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颁布的均田制与隋朝有何不同?反映出唐朝怎样的社会变化?(4)

2021-10-29 21:19     360kuai

上图——唐代的官僚集团

而在唐代的均田制中,明显降低了贵族和官僚阶级分配土地的数量。虽然贵族授田的额度上限仍为百顷,但下限却低至5顷。而官僚阶层的授田额度上限为60顷,下限为60亩。对此辽宁大学历史学院的耿元骊教授在《"土地还授"与唐代"均田制"研究——制度得以成立的实施机制》一文中曾经提到:

···最高是亲王的100顷。官员永业田,五品以上的不准在狭乡受,六品以下可在本乡取还公田充。而且"兼有官爵及勋俱应给者,唯从多,不并给。"···

从表面上看,唐代均田制对于官僚和地主阶级似乎并不够"友好",但实则不然。虽然官僚和地主阶级并不能够直接从均田制中获取大量的利益,却可以从土地交易中获得更大更多的利润。

唐代封建统治者在前代封建王朝的土地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松了对土地买卖的监管和限制。这也就意味着,这些贵族、官僚都可以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和明显多于普通百姓的财富去购买更多的土地。从这个角度来看,唐代的均田制其实是有利于官僚和地主阶级的。

上图——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

四、 结语

从唐代的均田制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隐藏在这一赋税制度之下的唐代社会现状。仅仅是对土地的授予问题,就直接暴露出了唐代社会各身份、各阶级的地位高低。同样,北魏、北齐以及隋代的均田制,也能够同样反映出这些情况来。

我们暂且不去考虑唐代的社会风气如何,单从赋税政策来看,唐代女性的地位确实要明显低于前代。同时,唐代封建统治者对宗教阶层的重视也明显要多于前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大有舍本逐末的味道在里面。

不仅如此,唐代的均田制还间接反映了许多隐藏在这个庞大帝国之下的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比如宗教势力的抬头、比如因放松对土地交易的监管和限制等等,这些都成为了导致宗教势力和地主阶级势力过大等原因,给帝国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土地还授"与唐代"均田制"研究——制度得以成立的实施机制》,耿元骊著

【2】《北魏均田制与唐代均田制比较》,林菡馨著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