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李唐宗室的事并非只是武则天一个人的主意,武承嗣的影响和作用不容忽视,他不断以高压手腕来施政。而李贞等起兵反对中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的产物。他们镇守地方,与中央相安无事,但朝廷中武承嗣等人对李皇一族充满敌意,使他们人心惶惶,冀求自保。因此,垂拱四年李唐宗室反唐运动的主要起因,既是由于武后个人的威胁,也是因为以武承嗣为首领集团的威胁。
光宅元年二月辛酉,武则天命左金吾将军丘神绩诣巴州,"检校故太子贤宅,以备外虞"。三月,丘神绩至巴州后,将故太子贤幽于别室,并"逼令自杀"。李贤虽然在公元680年被废为庶人,并被赶到偏远的西南,但他的个人能力和声威地位却是武则天的心腹之患。光宅元年九月徐敬业起兵造反时,打的就是李贤的旗号,就足以证明李贤的存在对于武则天的确威胁不小。因此,当务之急是要除去李贤。
作为李唐皇族的疏属,李孝逸为武则天平定徐敬业立下汗马功劳,但是武则天同样没有放过他。由于他在平定徐敬业后,"声望甚重",垂拱二年几月,武则天便将其贬为施州刺史;垂拱三年(687年)十一月,武则天又将李孝逸"减死除名,流儋州而卒。"在武则天看来,李孝逸虽然暂时不会对她构成威胁,但日后必定会成为自己称帝过程中的阻碍,早日将其除去可省却日后许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