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到的是,青少年科创类比赛举办的初衷是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但如果家长暗中违规“助攻”,显然背离了大赛的初衷。
有专家就曾指出,有的家长出于子女招生升学等功利目的,对各种竞赛活动不计成本参加,严重违背了竞赛的初衷和本意。这严重影响了升学招生的公平性。这些“神操作”还可能为中国学术界的造假埋下伏笔。
近几年,多名曾参与此类赛事的人士爆料称,参赛的部分科研项目存在造假,很多科研课题和实验难度已到达硕士、博士水平,不是忙于学业的小学生和中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
当这些人造“天才”在公共视野内层出不穷之时,其影响显然非常恶劣,而这害的不仅仅是这些被“喂”科研成果的孩子,还有那些真正有志于学术的新生代后备军。
目前,此事仍在调查阶段。但无论如何,科研领域一定要坚决抵制“拼爹”游戏,把青少年科技创新类比赛的舞台还给青少年,让真正有志于学术的青少年能够更加放心地挥洒自己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