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考虑这几种方式最终能不能建成一座合格的城池,单只工程量来说,就是相当巨大的,古代的建筑并没有现在的先进技术,即便是所使用的物料也是相当有限的,很多材料也是相当昂贵的,而且最开始的时候,城墙都是土城墙,以宽度来成就相应的高度和硬度,再在外面修成斜坡,那工程量根本不允许,况且即便建成了,这斜坡的防御作用也并不怎么大。
所以我们看古代在战争年代,当遇到大的战争的时候,将领通常会采取的措施就是加固城墙,然后正面守城,至于修斜坡还是算了吧,就算是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将一座城的外面弄成了斜坡,那对攻城方来说增加了攻城的难度,而对城内的百姓来说则是一种灾难。
是的,城墙外面的斜坡,对外的防御作用很有限,而对内则是一种灾难。我们现在有一句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交通便利对于一个城市太重要了,现在如此,古代亦然。
城池在战争年代的主要作用就是防御,但在和平年代,就是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它能防止流民和强盗等的涌入,又能有方便的交通与别的地方进行各种交流以及连接。
只有交通方便了,四通八达,可以方便地进出,那么这个城的经济也就上去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也不会有什么不便。不敢想象如果城墙的外面是一个斜坡甚至是悬崖峭壁,那,这个城的交通会是怎样的差?
城外的人进城难,城内的人出城难,长此以往,这座城必然不会发展,无法承载众多的人口,我们看古代的大型城市,无不处在交通便利的地区,从这里来说,将城墙外面的地修成斜坡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而古人也深知这其中的道理,所以只从其他方面来增加城池的防御功能,却没有想过建一个斜坡上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