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兵饷不足,此布政使主动捐银4万两,为何乾隆却要砍他脑袋?

2022-09-07 13:59  360kuai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甘肃河州撒拉族人苏四十三因不满清政府的民族歧视政策,带领撒拉人、回族人起义反清,并率军进逼兰州,兰州危在旦夕。告急文书雪片般飞驰到了京城,紫禁城中正在莺歌燕舞的乾隆大吃一惊,推开了面前的美酒佳肴,遣散了眼前翩翩起舞的歌女,当即下达文书,急令连城、凉州、陕西等军队总计数万人驰援兰州。

虽然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但兵饷、粮草等物资储备却也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由于此次事件太过突发,乾隆又剿匪心切,考虑有欠周全,故而数万大军虽然迅速群聚省城,但兵饷却没有及时筹集,因此兵饷不足成了此次军事行动面临的最大问题。而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官军不能速胜,兵饷不足的严重性便日渐凸显了出来。

剿匪行动出师不利且为钱所困,这让乾隆震怒不已,于是撤销了办事不力的陕甘总督勒尔谨的职务。乾隆的龙颜大怒使得甘肃官员无不战战兢兢,害怕今夜虽然无事,明日就有可能丢了官职、掉了脑袋。在此严峻时刻,时任甘肃布政使的王廷赞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公心,主动上书,称甘愿将历年积蓄的廉俸银4万两,缴存甘肃藩库,以资兵饷,为乾隆分忧。

让王廷赞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一为国尽忠的举动不仅没能让乾隆大加褒奖、进而开辟仕途新征途,反倒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且还牵扯出了清朝第一大贪污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