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在立太子一事上经历了哪些波折? 柔弱的李治为何能脱颖而出(3)

2022-09-21 16:39     360kuai

据《资治通鉴》记载:正在长子李承乾和次子李泰蓄意谋反的准备阶段,半路却杀出了一个迫不及待的太宗的第七子--齐王李佑(母亲为太宗的嫔妃--阴妃)率先造反。这因为,李佑的性格和所作所为极像太子李承乾,太宗得知后要把他交刑部处治,所以他首先公开传檄起兵造老子的反了。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三月,太宗派兵部尚书李世勣等率九州之兵讨伐儿子李佑,李佑的反叛很快被镇压。

太子李承乾听说同父异母的弟弟李佑在齐州造反后,对自己的手下说:"我宫西墙,去大内(指宫殿)只有二十步耳,与卿等举大事,远非齐王可比。"意思是说:我们离父皇近,要谋反可比李佑容易多了。谁知在审问李佑谋反案件时,牵连到太子李承乾的部下,接连提审后,其部下把太子李承乾谋反的内幕全部抖了出来。太宗便让长孙无忌、房玄龄等重臣会同刑部查纠,果然证据确凿。太宗大怒,立刻废了太子李承乾,并贬为庶人,同时杀了汉王李元昌、侯君集等太子同党。

太子李承乾被废后,马上就得立新太子。起初太宗还是打算立次子魏王李泰的,但却遭到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长孙无忌为什么反对?他反对立太宗的次子魏王李泰,主要是看到李泰在争太子时表现出的阴谋、奸诈,他觉得这样的人实在不堪为人君。

李泰生怕弟弟李治被立为太子,就去用恶毒之言吓唬李治。李治胆小怕事,在兄长们争夺太子位的血腥中,他生怕躲之不及。李泰这一吓就把李治吓了个半死,整天心惊胆战、愁眉不展。太宗得知此事后开始厌恶李泰,他又突然想起长子李承乾临废时所说的一番话:"我已是太子了,已无所求,是魏王逼着我,为自保才做出了错事,若让李泰当太子,儿臣死了也不安心!"

老大、老二都不争气,这让太宗十分纠结和苦恼。太宗最终下了决心,他要立三儿子晋王李治为太子。虽然,李治生性胆小、儒弱,不像他的两个哥哥那样强势,但他性情善良、仁厚,只要好好培养,有人扶持,也许就是一个造福子孙和百姓的好皇帝。

于是,一场"争储风暴"过后,唐太宗最终把柔弱的李治稀里糊涂地推到太子的座位上。封太子的这一天,是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四月初七,李治16岁。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