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是赋税重地,为什么被太平天国占据,清朝国库还有收入(3)

2023-01-01 09:59  360kuai

二、贸易关税

清代最重要的财政收入,在于田赋、盐课和关税。田赋在鸦片战争爆发以前,一直是最主要的税收来源。但随着鸦片战争后,清帝国被迫与外国扩大贸易,关税的地位很快便上升,超过了田赋、盐课,成为了清帝国中晚期的主要收入了。清中晚期,沿海大量开设了大量的对外港口,同时内地--如蒙古、东北等通往俄罗斯的贸易路线也渐渐活跃。所以,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尽管江南地区的田赋、盐课无法上收,但清政府仍通过扩大和上调关税,从而获得了可观的财政收入,用于支持他们在江南地区镇压太平天国的运动。

三、巧立税名

当然,除了海关税,清廷为了保证镇压运动的成功,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十年内,设立了大量的税收款项。比如,在1853年,太平军攻入苏南之后,清政府财政税收立刻陷入紧缺。为了敛财扩军,咸丰皇帝下令在国内的各个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凡是有商品经过,一律征收1%的厘金。征收厘金这项制度使得国内过路商旅苦不堪言,可谓臭名昭著。厘金制度最终延续了下来,且征收的额度越来越高。1853年,厘金税率为1%,到了1911年清帝国灭亡前夕,已经达到20%了。

清政府为了维持住它脆弱腐朽的统治,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后直至辛亥革命期间,可谓是横征暴敛,无论是海关税额还是国内的商品流通税额,都达到了离谱的地步,这些经济举措,最终也导致中国的商品经济迟迟无法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