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没有丞相?

2021-10-11 22:40     360kuai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马上下令逮捕了胡惟庸本人,及其朝中众多的党羽,都还没来得及审判主犯,更没有听他的辩护,就立马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凌迟处死,株连九族。

他的众多党羽也一同被杀,而且这些人被抓后,大都禁不住严刑拷打,就甲供乙,乙供丙,丙供丁……如此无休止的供认下去。以致于此案的影响在此后的十多年里,也一直没有完全刹住车,时不时的,总有官员被牵连其中,据说仅此一案就有至少1.5万(有的说2万)人被杀害。波及范围广,影响时间长,大批开国功臣遇害,就连推荐胡惟庸当丞相的六国公之首李善长,七十多岁了,退休在家,也没能躲过那一刀,满门抄斩。

就在朱元璋迅速铲除了胡惟庸及其核心党羽以后,没多久,他就马上下令,裁撤中书省,永久废除丞相,并在明太祖实录中,明文规定:后世子孙继位后,永不得再立丞相一职。如果今后再有大臣敢擅自提议立丞相的,无论是谁,无论他职位高低,一律全家处死。动作之快,可见是早有预谋的。朱元璋就是通过这样的恐怖政策和铁血手腕,在他当政时,彻底的废除了丞相一职。当然,在当时那种腥风血雨,人人自危的恐怖环境下,官员们能把脑袋保住就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哪里还会去在乎立不立丞相这回事呢?

朱元璋废除了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虽然收回了相权,进一步巩固了皇权,避免了皇权、相权之争。但是,丞相制度之所以能够在古代中国延续上千年的历史(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如商纣王的丞相比干),必然有它悠久的历史沉淀与价值。

很快,胡惟庸案过后,一个棘手的问题马上就显现出来了,那就是没有了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的大小事务就都直接呈送到了朱元璋的办公桌前,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奏章、文案、表册等马上就堆积如山了。面对此情此景,朱元璋同志再次显现了他铁人的一面,他于是天刚亮就起床开始办公,一直干到深夜,甚至凌晨才休息。他还规定,如果是紧急军情送到,无论何时,哪怕是自己已经休息了,也要马上叫醒他。他就是如此没日没夜,疯狂的努力加班干活儿,在古代的皇帝当中,估计怕是再也难以找到像他这样卖命的优秀劳模了。如此高强度,兢兢业业的干工作,而且还要忙于各种政治斗争和繁衍后代,居然还能在位干到31年,这身体素质,真的不是一般的强悍啊!

后来,等到他的儿子朱棣靖难成功,登上皇位后,由于没有丞相,所以,朱棣也面对着和老爹一样的问题,那就是每天都有堆积如山的各种奏章,等着他来查阅、批示。尽管他也是个好皇帝,也同样每天起早贪黑的干工作,可还是忙不过来,他也总算是体验到了老爹当年的工作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高了。

有鉴于此,他充分发挥出想象力。既然老爹已经明文规定,一再告诫子孙,不得再设立丞相一职,那么,这条红线是万万不能碰的。那么,就设立一个新的机构,就叫内阁吧。最开始定员是五个人,后来增加到七个。皇帝把一部分不是十分重要的政务,交给这七个人来处理,当然也就要分出去一部分权利了,以此来减轻皇帝陛下的工作压力与负担,毕竟,老爹如此强悍的能力,儿子做不到啊!

但是,毕竟朱棣是靠不正当手段才坐上皇位的,且他和老爹一样,都有很强的权利欲望,因此,在关键问题上,他还是大权在握的。而与老爹一脉相承的疑心病,使得他也对这七个人有所防备,为此,他还特意规定了,内阁阁员的品级为五品,这在百官当中真的只能算是不入流的小官了。朱棣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抑制内阁的权利,以防后世子孙镇不住场子,被内阁牵着鼻子走。可是,他成功了吗?

显然,是没有的。太子朱高炽(即明仁宗)继位后,有感于内阁阁员的品级过低,办事不方便(例如,你一个五品官要去批阅人家一个二品官呈上的奏章,还要命令别人按你的意思办,这就或多或少会让这个二品大员的心理不爽嘛)。当然,也是为了感谢内阁成员,当年在自己当太子时,面对弟弟朱高煦的多次陷害与攻击(永乐年间,最大、最持久的政治斗争就是朱高炽与朱高煦的皇位之争),屡次不顾个人安危,替太子说情,承担责任,甚至被黑锅。因此,他大力提拔了内阁成员的品级。

那他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老爹在位时,已经明确规定,内阁成员的品级只能到五品,他老人家刚刚归天,尸骨未寒,此时这个规定肯定是不能改的,改了不就等于马上否定了他,不尽孝道了嘛。但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问题总得要解决,于是,他也积极开动脑筋,既然老爹定的不能改,那就让他们再身兼数职,提高品级不就行了。比如,让他们兼任尚书(正二品)、侍郎(正三品)等官职,这样品级不就提升了,问题就解决了嘛。嗯,佩服,真是个两全其美的好主意啊!

成功解决这一问题的明仁宗才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就归天了,皇位传到明宣宗朱瞻基手上时,由于他的能力又不如他的爷爷朱棣,面对繁重的政务,他更加疲于应付,因此内阁的权利,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甚至开始公然干涉皇帝的业余生活,例如,朱瞻基平时在闲暇之余,没啥其他的爱好,只是偶尔喜欢斗蛐蛐,这事被大臣们知道了,于是纷纷上书,说什么玩物丧志,市井杂耍之类的玩意儿,身为皇帝,怎么能有这样的爱好呢,更有甚者,直接开骂,私下里称他是"蛐蛐皇帝"。朱瞻基闻之,十分气愤,把为首的抓起来狠狠的打了一顿,气得几天不上朝。由此可见,文官们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利,而内阁成员大多都是文官出身,又是皇帝陛下依赖的私人秘书加参谋,自然而然也就是权利最大的官儿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但由于后世子孙没有他那么强悍,所以,只得另辟蹊径,创立了类似于丞相的内阁制度和机构,后来,内阁的头领称之为首辅,至此,一个新的"丞相"诞生,只是名称不一样而已。

所以说,既然首辅已经是相当于丞相了,那么,后世之君又有什么必要,冒着违背祖制的政治风险,而被大臣们借题发挥,攻击反对,下不来台呢?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