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值得怀疑的地方是,“康涅狄格”号的水下碰撞事故发生在2日,美国海军却一直等到7日才发布相关消息。这也难怪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8日批评说,“美方此次故意拖延和隐瞒事故详情,缺乏透明度,不负责任。”
赵立坚的说法并非鸡蛋里挑骨头。冷战期间,美苏核潜艇多次发生相撞事故,但美国海军官方罕有主动承认。例如1970年美国“隆头鱼”号核潜艇与苏联核潜艇发生碰撞事故后,前者就是采用水下潜航的方式秘密返回基地,并在船坞中掩盖碰撞受损部位防止外界获知。
舰艏几乎被撞烂的“旧金山”号核潜艇
而最近在发生碰撞事故后还能“享受”水面返航待遇的,就要数2005年撞上海底山脉的美国“旧金山”号核潜艇了——当时该艇艇艏几乎整体撞碎,不得不紧急上浮并在其他舰艇的护卫下返回关岛基地。
老司机猜测,“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很可能在这次撞击事故中受损不轻,甚至出现相对严重的漏水事故,使其已经无法继续水下航行。美国海军开始时试图隐瞒,但最终发现它无法下潜隐藏行踪,才被迫公开碰撞事故。
但这就引来第二个问题:到底“康涅狄格”号在水下遭遇了什么?
“海狼”级攻击核潜艇是冷战末期美军为大洋深海环境而研制的,耐压壳体采用HY-100/HY-130高张力钢板组合建造,最大潜深超过600米。这也意味着“康涅狄格”号比“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更为坚固,想让这样一艘水下排水量超过9000吨的庞然大物在撞击中吃亏,可不是容易的事。
还是以之前的潜艇碰撞事故为例。2001年美国“洛杉矶”级“格林维尔”号攻击核潜艇从120米的水下演练紧急上浮,结果撞沉700吨级的日本拖网渔船“爱媛”号,造成船上9人失踪,而美国核潜艇却毫发无损。
根据美国海军的记录,核潜艇在紧急上浮冲出水面的速度通常可以达到每小时20-30英里,相当于18-26节。也就是说,即便以这样的高速撞到700吨级的物体,“康涅狄格”号通常也不会受到什么严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