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在德国首次见到全自动机枪,没问价格首先说了一句话,让人无奈

2024-03-28 14:22     360kuai

李鸿章是晚清时期的四大名臣之一,对于李鸿章这个人,不同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首先对于清朝来说,他肯定是忠心耿耿的,而且当时为了清朝做了很多努力。虽然这些努力都没有扭转乾坤,但也算是尽到了一个人臣的职责了。不过在另一个方面,中国的丧权辱国条约也确实是李鸿章主导签订的,所以大家本能的就会对他产生厌恶的感情,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作为朝廷大臣,李鸿章看到大清渐渐腐败却无力扭转乾坤。这种悲恸的心情梁启超也感同身受,他在《李鸿章传》中写道:当戎马压境之际,为忍气吞声之言,旁观者尤为酸心,况鸿章身历其境者。可见李鸿章是一个甘愿为国家忍气吞声的人。

李鸿章生于道光三年,家里兄弟姐妹八人,因为排行老二所以也被人叫做李老二。李鸿章曾在曾国藩门下学习,后收到曾国藩的赏识,得到重用。如果是以前的清朝,李鸿章肯定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平台,然而晚清内忧外患并起,为了缓解国内外矛盾,李鸿章疲于奔命。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富有远见的李鸿章发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设备,创办了现代工业,近代四大军工企业有三个就是李鸿章创办的。

此后李鸿章建立北洋水师,在海域扩展清政府的防线,其中海上大多数的武器装备都是采购自德国的。为了强军,李鸿章亲自来到德国考察竣工无气。他先后购入舰艇25艘,一次就花了千万两白银,对于李鸿章这位大资本家,德国自然非常欢迎。而且德国那时候并没有像西方列强那样大肆掠夺殖民地,自然对任何国家的买家都很欢迎。

在参观完德国军工厂之后,李鸿章才发现国内工业与国外工业之间的差距,他看完这些琳琅满目的枪械后惊呆了,半天都说不出话来。武器制造商随后为他推荐了一款最新武器-马克沁机枪。这种自动机枪是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在那个时候是真正意义上的机枪。

在1896年,50个英国人曾凭借四挺马克沁机枪打退5000多麦塔比利人,打死3000人。这么大威力的机枪自然引起了李鸿章的兴趣,然而李鸿章第一时间问的不是机枪的价格,而是问道:这机器一分钟能打多少子弹?武器上跟他解释"弹容量为333发6.4米长的帆布弹带供弹,弹带可以接续,射速可以达到600发一分钟"。

李鸿章听后则连忙摆手说道,太快了,我大清的子弹已经不多了,经不起这么消耗。而且在当时,户部也数次以经费紧张为由要求停止添置枪炮。就这样李鸿章错过了这样一款重型武器,清朝也错过了一次很好的发展机会。但原因又那么的让人无奈。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