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为何要把皇位还给赵匡胤一脉 真的是因为赵光义一脉没人了吗!(2)

2022-11-10 06:59  360kuai

在大臣的上书中,最令赵构心动的莫过于上虞丞娄寅亮了,娄寅亮说:"昌陵之后,寂寥无闻,仅同民庶。艺祖在上,莫肯顾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祸也。"意思是太祖的两个儿子尚且能够享受大宋的"优待",但是从太祖孙子辈之后的后裔,就基本上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区别了。太祖有定国之功却遭受了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也难怪他不保佑我们大宋,以至于金国人敢这么嚣张了。赵构回想自己颠沛流离的前半生,难免会把宋朝亡国的原因与祖先迫害太祖子孙之事联系起来。

《宋史》记载,赵构在读完娄寅亮的上书之后"大感叹",于是下诏书说:"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便开始从太祖后裔"伯"字辈中挑选皇位继承人,"伯"字辈乃是太祖的七世孙,算起来是赵构的侄子。经过一系列的选拔之后,赵构最终选择了赵伯琮和赵伯玖二人养在宫中。而赵伯琮以恭顺的性格更被赵构喜爱,他后来被册立为皇太子并改名赵昚。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赵昚接受赵构的禅让成为宋朝的第十一任皇帝,是为宋孝宗。

赵构在太祖赵匡胤后裔中挑选养子,可能真的是因为怀疑北宋之所以遭受"靖康之变"就是因为太祖的神灵对北宋历任皇帝不满,不再保佑大宋江山了吧!不过事实也证明,赵构选择赵昚为继承人是比较明智的--后世普遍将宋孝宗评为南宋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

参考史料:元·脱脱《宋史》、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