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内卷,大宋公务员才是真的内卷(8)

2024-10-16 16:02  360kuai

虽然宋朝特招公务员数量巨大,但后世的研究却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根据台湾陈义彦的统计,《宋史》列传中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家庭的,约有30%是以科举入仕,近45%是以荫补入仕,可见即使是高官子弟,也有不少是凭本事踏入仕途。出身于中官家庭的,则约有50%是以科举入仕, 30%左右是以荫补入仕,中层官员子弟以科举进身的比例,已超过了荫补。

同时,更多的研究表明,由荫补入仕的人虽然数量很多,但是其中表现出色,有机会擢升到中、高层官员而能加载正史列传或其他史料中的,却为数有限。也就是说,他们在才华、表现与升迁机会上,均远不如出身于科举的官员,荫补制度虽然保障了他们入仕的机会,却不保障他们升迁的机会。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就在父亲去世时,获得了荫补入仕机会,任海州沭阳县主簿,然而,他任职不久,就开始准备科举考试,几年以后,进士及第。沈括这样的仕途路线,也许是他有才华,天生骄傲,想靠实力证明自己,但更多的可能是,因为荫补入仕,其升迁机会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