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军装备有德国新式毛瑟步枪、奥地利的曼利夏步枪、以及江南制造总局仿制''快利枪''等等,在当时属于新式武器。甲午战争参战的清军多达十余万,最精锐的淮军仅仅有3万多人,其他部队的战斗力乏善可陈。
根据记载,甲午战争时山东的清军只有''后膛快枪''一千多支,而且很多都已损坏,只能拿出来摆排场,根本打不响。山东巡抚李秉衡奏折写道:''军械本属无多,现经各营纷纷请领,几无以应。且尽系旧式洋枪,难以及远。后膛枪仅存千余杆,又次之次者,无以制敌。''山东的清军绿营大部分只有前装的旧步枪和土炮,一部分部队甚至只有大刀长矛,这样的情况在华北清军中屡见不鲜。
第二,清军全是新兵蛋子,甚至连枪都不会用。
在甲午战争之中,清军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是士兵素质差。这些士兵不是什么百战老兵,因为清朝在太平天国之后已经承平几十年,用时人的话说是:''武将凋零,士兵倦怠。''很多士兵训练不足,而在战争爆发后进击的扩军更让这个情况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