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试”:大唐猛将尉迟恭的马槊加鞭锏,这样用才有威力(7)

2022-12-14 14:19     360kuai

▲改进后的第二种系法在不影响抓取的前提下使鞭身稳定性有了大幅提高

钢鞭晃动问题的最终解决来自于一个此前笔者忽略的细节,那就是护腕。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中,护腕是盔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推测,使用鞭枪技法的将领基本上都佩戴护腕。于是,笔者选用了一款"捧日虎骑"的护腕进行测试。在佩戴护腕后,手腕变粗,以第二种系法拴系的手绳正好固定于护腕上,基本上不会有位置移动的情况。同时,由于有护腕的隔离,手腕翻腕的动作对钢鞭基本上不会造成影响,使得钢鞭对马匹以及枪槊的使用的影响基本降为零。此外,护腕还有一个好处是缓冲了手绳对手腕的摩擦,化解了手绳对手腕造成的压强影响。

▲护腕的使用解决了悬挂稳定性的问题最后我们来说一下鞭枪配合的使用技法。鞭枪合用的思路,即是很典型的长以护短,短以卫长的思路,但是考虑到鞭的长度和分量,其主要还是体现在长以护短上,如三鞭换两锏里,尉迟恭两次架开秦琼双锏的都是蛇矛。关于鞭枪的使用场景,笔者很认同马明达先生在《说剑丛稿》中的论断,即在"马枪对战,关键在双方驰马对刺的一瞬间,如刺而不中,身体贴近,枪体长大周转不灵,枪便失去了效用,这就是戚继光所说的"长枪架手易老,……收退不及,便为长所误,即与赤手同矣。',此时,挂在手腕上的鞭便可以发挥作用。鞭可以击人,也可以击马"。即发生于二马错镫之际时枪槊刺击不中或格开对手兵器时使用,以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在《水浒传》中,孙立鞭打寇先锋的段落中描写得很清楚,"那寇将军却扑入怀里来。孙立就手提起腕上虎眼钢鞭,向那寇先锋脑袋上飞将下来,削去了半个天灵骨。"寇先锋扑入怀里,基本上是属于贴身状态下的格斗场景,因此,鞭体不需过长,65公分的鞭已足够进行有效打击。同时在如此近的距离下,借助马的冲击力,两三斤的鞭已足够造成致命伤害。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