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1860年-1862年间,太平军在进攻上海,而航运依旧发展迅速,为什么呢?太平军需要军费,便在关口岸边对往来船只收税,只要交了钱,在太平天国的势力范围内,洋人的船只几乎可以畅通无阻,所以,航运似乎并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与此同时,太平天国为了得到先进的洋枪洋炮,在和淮军、洋枪队打仗的时候,依旧和一些传教士、洋商人有往来,洋人成为了这场中国内战的最大获益方。
太平军进攻上海之后,在江浙一带的战略方针开始趋向保守,而淮军则不断的进攻太平军,江浙一带继续陷入混战之中,百姓们为了安定的生活,不断有人不顾路途的遥远前往上海的租界寻求平定的生活,人口的大量涌入,客观上推动了上海在晚清末年的迅速发展。
人口经济是宏观经济中的大头,往小了说,人口的暴增必然带来各个方面的人才,人才在进行行业创新之后必然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带了优势。再者,人口多了,纳税人就多了,收税方有钱了,怎么也要用来改善环境,吸收更多的人涌入。最后一点,人口的集中,必然会是财富的集中,特别是涌入上海租界的人,大多数还是以江浙一带的有钱人居多,有钱了,经济何愁不发展?
不过,有一点,小佛不得不感慨,上海在晚清末年的迅速发展是以中国当时一些地方的萧条和落后为代价了,而有一些城市在经历了极长的时间之后才恢复往日的繁盛。当然,还有一点,哪里是通商口岸,哪里就发展的迅速,这似乎是当时的定律。
参考资料:罗尔纲、王庆成,《太平天国》;徐公肃、邱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