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仅仅拥有内阁大学士的头衔,还仅仅是虚职。最主要的还是能不能入直文渊阁,只有能够入直文渊阁,才算成为了真正的阁老。内阁大学士有好几个人,例如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东阁大学士等等。清朝入关以后,虽然沿用了内阁大学士制度,但清朝的内阁大学士都是虚职。清朝建立的前期,议政王制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连皇帝也无可奈何。到了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建立了著名的军机处,军机大臣开始成为权臣的代名词。至于内阁大学士,根本没有多少权力。连乾隆皇帝都直接表示:"夫宰相之名自洪武时已废而不设,其后置大学士。我朝亦相沿不改,然其职权仅票拟承旨,非如古所秉钧执政之宰相也。"
在清朝历史上,如果一位高官拥有内阁大学士的头衔,但是没有其他的官职,那这个官员就没有多少实际权力。和之前的太师、太傅等官职一样,虽然名义上属于高官,但没有直接管理的部门。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曾经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如果和珅仅仅拥有这么一个头衔,那就属于回家养老型官员。但和珅除了内阁大学士的头衔以外,还拥有领侍卫内大臣、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内务府总管等一系列实权型岗位。因此,其他的官员都会称和珅为"和相爷"或者"和中堂。"由此可见,内阁大学士并不可怕,关键看有没有其他的官职。
例如与和珅起名的纪晓岚,纪晓岚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虽然也拥有内阁大学士的头衔,但是仅仅负责编撰书籍的工作。所以说朝中的重臣根本不把纪晓岚当回事,直到嘉庆皇帝在位时期,纪晓岚才拥有了一定的实际权力。由此可见,乾隆皇帝知道纪晓岚是什么水平,一直没有给纪晓岚实际权力。和珅曾经把刘墉、阿桂和王杰视为自己的对手,请注意,和珅也没有把纪晓岚放在眼里。其实最让和珅头疼的是王杰,和珅拿王杰一点办法都没有。从这一点来看,仅仅拥有内阁大学士头衔,确实不算什么高级官员。
除了赏赐给朝中的重臣,各地的总督和巡抚,如果战功赫赫也能得到大学士头衔。尤其是进入清朝统治的后期,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战功赫赫。为了赏赐这些官员,三人都得到了大学士的头衔。李鸿章被册封为文华殿大学士,曾国藩为武英殿大学士,左宗棠为东阁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在明朝仅仅是五品官,到了清朝调整为一品。从品级来说,内阁大学士高于六部尚书、总督和巡抚们。但从实际权力来说,如果内阁大学士没有其他岗位,根本不可能压制六部尚书和总督、巡抚。地位高而权力低,这样的官员在官场上最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