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是皇帝啊,所以议和这件事不能由皇帝亲自出面,就由兵部尚书陈新甲出面了,这样如果议和成功,也是兵部的事,议和不成功,也是陈新甲"卖国求荣"的事,跟他皇上都扯不上关系,他可以一直维持着自己好皇帝的面子!
没想到陈新甲在崇祯的授意下,跟皇太极议和这事泄露了,大明满朝文武都非常震惊,议论纷纷,崇祯面子上过不去,就想让陈新甲一个人把责任全揽下来。
偏偏这陈新甲非认一个死理:哪怕我是兵部尚书,我也没有那个权力和胆量去跟皇太极议和啊!这可是掉脑袋的事啊,如果没有你皇帝支持,我敢干这事?

1.陈新甲的愤怒
所以陈新甲被当成议和罪人投入大狱的时候,他非常生气,他就压根不承认是自己背叛皇上了,背叛大明了,他认为这些说辞简直就是对他的侮辱!
他像发了神经一样,天天抓着牢房的栏杆嘀咕着类似的话:皇上啊皇上,你说我陈新甲就是奉旨行事,你要说我办事不力,泄密了,那这个罪我认,但你说我背叛皇上,这个罪我不认,我跟皇上这么多年,你皇上指哪我陈新甲打哪儿,我这哪里算是背主求和?
陈新甲拼命求人救他,可是没人乐意趟这个混水!
倒是当时的首辅大臣周延儒跑来问陈新甲的想法,以便到皇上那里去交差。
陈新甲一看到周延儒就像看到了救命稻草那样,哭哭唧唧地说周大人你可千万要救我啊,我是冤枉的啊!你说就是我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跟皇太极私通啊,我怎么可能搭上我自己还不算,还要搭上我的一家老小呢?你就跟我说句实话,皇上到底要我怎样才能放我出去?
当时周延儒指点陈新甲说,陈大人你是不是糊涂了?就算你说的都是实情,但你也不该把责任和罪过都推到皇上的头上啊?你让皇上怎么做人?皇上可是一国之君啊,议和这事你非说是皇上派你去干的,那皇上以后还怎么治理天下?
一句话说得陈新甲哑口无言了:看样只有承认是自己单方面找的皇太极,崇祯才能放过自己,哎,为了自己的小命和一家老小的小命,就只能认了,但愿崇祯这回可不要说话不算数了!
2. 陈新甲的希望
看到陈新甲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周延儒挺高兴的,直夸陈新甲,说陈大人你总算是想开了,你一定要记得这样一件事,咱们的崇祯皇帝是当今的明君,是能给我们大明带来希望的皇帝,也是最圣明的皇上,所以他的身上是没有一丁点污点的?你认吗?
陈新甲点头如啄米:我认,我认,只要不让我死,皇上就是最英明的皇上!
所以,陈新甲马上写了一份自白书,说跟皇太极议和的事,完全是兵部的私人做法,跟皇上没有任何关系,是自己背叛了皇上,背叛了大明云云!
周延儒看得眉开眼笑,因为,他知道陈新甲终于开窍了,有了这个自白书,终于可以让议论纷纷的大臣们闭嘴了,而且,也可以跟崇祯交差了!
至于崇祯能否放了陈新甲的事,陈新甲的头脑不要太简单!
有了这份陈新甲私通皇太极的铁证,哪怕崇祯想放了他,恐怕满朝文武也不会放了他的!
陈新甲一旦呈上这份自白书,他就死定了!
但陈新甲怎么就看不透呢?没别的原因,他太想活命了,他到了这个时候还那么相信崇祯皇帝!
3.陈新甲的绝望
陈新甲不会忘记周延儒给他举的例子:说陈大人你不会忘记袁崇焕是怎么死的吧?他就是太犟了,他要是当时承认了跟皇太极勾结了,也不至于被磔刑处死!他的教训你一定要吸取啊……
陈新甲还真是听话了,还真的不想走袁崇焕的老路!
可是他能活下来吗?
当然不能!
他的这份自白书,彻底洗清了崇祯皇帝的嫌疑!
所以崇祯当着众大臣的面说:陈新甲做为兵部尚书,竟然背着朝廷去跟达虏议和,那他这是什么罪啊?这就是欺君之罪!他认也不认?
底下大臣们一呼百应的说,这事儿铁证如山,他自己也承认了,皇上英明,斩了这个卖国求荣的吧!
然后周延儒就再次的来到了监牢,陈新甲还满心欢喜,以为周延儒是来放他的。他兴冲冲地说:我就知道只要我担下所有事情,皇上就能放了我,毕竟我为了朝廷的事儿鞍前马后的,鞠躬尽瘁的,就说没有功劳,但我也有苦劳吧?皇上还是体恤我的!
谁承想,周延儒让他吃得饱一点儿,然后好上路!
陈新甲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浑身颤抖着:凭什么杀我?
周延儒振振有词:皇上杀你,是因为你这个兵部尚书统兵无方,致使贼寇猖獗,你认也不认?还有松山之败,如果没有你出的馊主意,跟皇太极速战速决,我大明能损失了十万兵吗?你说,你哪一样过错能让你活?你还有脸活?
陈新甲彻底绝望了,抓着牢狱栏杆的手也松落了下去!
早知如此,他写不写自白书又能怎样呢?反正早晚都得死!
周延儒问他:陈大人,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陈新甲目光呆滞地只说了一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周延儒再问:还有什么话吗?
陈新甲像哑了一样,再没有说一句话!
就这样,1642年9月22日,陈新甲被崇祯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