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高宗实录》中记载说乾隆皇帝有记录官员行为品行的习惯。"上录诸直省道府姓名,密记治行优绌。"但这这些记录的内容是处于绝密状态的,除了乾隆皇帝本人,能够知晓的也就只有高云从等人。然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乾隆皇帝惊讶地发现,朝中竟有人公开议论他对于官员们的记录与评价。"左都御史观保、侍郎蒋赐棨、吴坛、倪承宽尝因侍班私论其事。"
经过乾隆皇帝的彻查发现,此事系高云从泄露,而更为乾隆皇帝震惊的是,朝中不少权臣,包括于敏中、舒赫德、蔡新等人,竟然同高云从私下交易,换取乾隆皇帝记录的信息。于是怒不可遏的乾隆皇帝当即宣布将高云从处以"磔刑",涉事官员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
高云从的悲惨下场不仅给了宫中宦官们以极大震慑,就连其他朝臣也因此对于宦官们是"敬而远之"了。
最后,就是乾隆皇帝非常鼓励官员们对宦官们的行为进行弹劾,对于举报属实的官员还予以了奖励,这样就增加对宦官们的监督监管的手段。
综上所述,也正是因为乾隆皇帝对于宦官们严苛的管控,并且施以巨大的压力,使得清朝并没有陷入如同明朝中后期那样的宦官专权的局面。
尽管在晚清时期,也出现了诸如安德海、李莲英这样的红极一时的大宦官,但是他们仅仅是受宠而已,相较于明朝时期的魏忠贤、刘瑾、王振等人,无论是权势还是影响力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以至于安德海在山东胡作非为的时候,丁宝桢可以迅速将其擒杀,纵使慈禧太后有再多不悦,也只能下令褒奖,而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宦官在清朝时期的地位,以及整个朝堂与制度对于宦官势力的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