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匹敌的罗马帝国,是什么原因导致东西分裂

2022-10-19 12:59  360kuai

西元395年1月,罗马皇帝狄奥多西驾崩。对当时的人来说,享年四十八岁未免太短命,不过他并非阵亡也非遭到刺杀,而是病逝的。在位的前四年,他与格拉蒂安皇帝共同分担帝国东西方的统治;其后的十二年,单独承担帝国的实质统治职责,在一生中的最后十六年中繁忙不堪。

"皇帝"一词的起源,原本是赠予率军防卫国土的凯旋武将的尊称。而他也是最后一位值得如此尊称的罗马皇帝。在位十六年之中,只要一听到敌军入侵的消息,他会立即率军赶往帝国务处主持防御。狄奥多西逝世时身在米兰,是因为直到前一年他还在指挥军队讨伐高卢的篡位分子,可能是在进入冬令营区后,长期累积的疲劳一下子全部发作的缘故,所以在1月时逝世。

然而,亲自率军保障国民安全的想法,却是不折不扣的罗马式思维。 君土坦丁承认基督教的存在,因而获得"大帝" 的尊称。继君士坦丁之后,狄奥多西是第二位被称为大帝的皇帝。而他获颁这顶尊称的原因,同样在于他戮力振兴基督教会。 君士坦丁生于西元四世纪初期,因此必须在表面上维持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信仰平等,也是他因而获得了"大帝"的尊称。而活在西元四世纪末期的狄奥多西,则是根据标准的一神教作风,彻底排斥镇压异教、异端,因而获得"大帝"的称号。当然,米兰主教安布洛修斯这位强力"牧羊人"的存在同样不可忽视。安布洛修斯在狄奥多西的葬礼上,发表了下列的演说: "狄奥多西皇帝并未离世,而是透过两位皇子存在于人间,在天上的父亲,将寸步不离的守护着留在地上的两位儿子。因此官兵与公民必须像是对先皇一般的,向两位年轻的继承者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