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过三,为什么基督教在中国三次传入,却消失三次?(2)

2024-02-04 14:22     360kuai

左:利玛窦 右:徐光启

第三次传入:十六世纪(明朝)的耶稣会士利玛窦以一种新的洞识看待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他是基督教界第一个提出基督教应该尊儒、补儒和超儒策略的人,他在中国的传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南京居住期间,利玛窦通过瞿太素的帮助,结交了不少名士,如南京礼部侍郎叶向高、思想家李贽、徐光启等。当然这主要还是人们对于他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倾慕。值得一提的是,在南京利玛窦还与一位三淮和尚(即大报恩寺僧雪浪)进行了一场辩论,在这次辩论中,利玛窦凭借其科学性的思辨明显占了上风。

之后,利玛窦在北京以丰富东西学识,结交中国的士大夫。常与宾客谈论天主、灵魂、天堂、地狱。同时编撰新书,包括以中文写成的《二十五言》等,得到不少中国知识分子的尊重。到了1605年,北京已有200人信奉天主教,当中有数名更是公卿大臣。这当中最著名的,也是后来影响最大的是进士出身的翰林徐光启(上海现在的徐家汇与其渊源:徐光启曾生活、工作于上海,并在现今的虹桥路一带、蒲汇塘路、肇家浜路、华山路,汇集处还专门建有农庄别业,从事农业科学实验和潜心著书,从此他的后裔长期聚居在这一地区附近,遂有了今日上海“徐家汇”地名的由来。)。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