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对于穆彰阿而言,无疑是说到心坎里去了,宛若找到知音一般。因为穆彰阿本就没有大才,甚至连宠信他的道光皇帝都有点责怪他没有政绩,再加上历来科举新贵大多心高气傲,自诩高人一等,所以他认为如曾国藩这样的人才属实难得。
于是等到面圣朝试之际,穆彰阿在道光面前对曾国藩大吹特吹,硬是把曾国藩成绩从三甲第38吹到朝试第二的成绩,这一下子曾国藩便有资格进入翰林院,成为未来的''储相''。然而进入翰林院才是仕途第一步,虽然有个好起点,但并不意味着有个好前途,特别是在天下英才聚集地--翰林院之中。所以穆彰阿特意语重心长叮嘱曾国藩,让曾国藩感激涕淋。
感激涕淋是一回事,但是能不能当好官就是另一回事。曾国藩才当官的第二年,正值鸦片战争爆发。当时穆彰阿考验曾国藩是不是和自己一个想法,便特地问他如何看待鸦片战争,是否该攻打英国。但是曾国藩却主张''安抚''英国,因为他深刻意识到此时英国十分强大,用外交和法律更容易釜底抽薪;而如果开战则将亏损更大,将事与愿违,而事实也正如曾国藩预料那般。
所以自那以后,虽然曾国藩不愿意投靠朝中权贵,但是穆彰阿却认为他们政见相同,加之曾国藩拥有卓远见识,所以更加将他看作自己人。以至于他直接帮曾国藩改名''国藩'',所以从此以后曾子城便永远被人们称作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