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李隆基,继姚崇罢相之后,又得了一新“镜子”帮助完善其身(2)

2023-12-10 17:02     360kuai

但是你一旦拒绝韦凑,就会给大家一种你听不进意见的印象,这样以后谁还敢进谏呢?按照我的想法,陛下不如听从韦凑的建议,做出一个善于纳谏的样子,这样大家才能勇于进谏。"李隆基听了之后觉得有理,便采纳了韦凑的谏言,并多次在公开场合肯定韦凑勇于进谏的行为。在完成了对吏治的整顿,使政治步入正轨之后,姚崇还做出了很多涉及经济领域的大事,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捕杀蝗虫。开元三年和开元四年,蝗灾在山东爆发,很多庄稼都被蝗虫吃光,国家面临着颗粒无收的危险。

这时姚崇力排众议,主张立即组织各地的人力,积极捕杀蝗虫。当时另一位宰相卢怀慎说:"蝗虫也是生灵,如果杀了这么多生灵,上天会怪罪,降下灾祸的。"姚崇直言训斥:"你只看到了蝗虫是生灵,却没看到人也是生灵,难道为了小小的蝗虫,就要让千千万万的老百姓饿死吗?"李隆基支持姚崇的意见,向各地发布了灭蝗的诏书,结果仅汴州一个州,便捕杀蝗虫约一千四万斤,其他州县的捕蝗成绩也是十分突出,这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蝗虫为国家带来的危害。到开元四年(公元716年),灭蝗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唐朝的政治和经济全面稳定下来,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整个社会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这与姚崇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然而正应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句话,取得了突出成绩的姚崇开始骄傲起来,行为上也有些缺乏检点,这使得李隆基开始对他不满,再加上姚崇的两个儿子和亲信手下犯了贪污罪,被人举报出来,于是姚崇的处境变得更加不妙。 姚崇到底是在宦海沉浮数十年的政治家,经验无比丰富,他觉察到了自己的处境,便对李隆基说:"现在国家已经走上正轨了,而我也老了,干不动了,请陛下允许我辞去宰相的位子,回家去养老。"李隆基听了这番话,对于姚崇的识趣非常满意,便准许了姚崇的辞官请求。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