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毅人认为,槟榔对口腔的黏膜伤害,首先来源于槟榔碱、多酚和亚硝胺等物质的化学刺激,可能改变口腔微生态平衡,发生氧化应激反应激发炎性因子,促使上皮细胞在短时间内凋亡,同时阻止机体清除这些细胞外蛋白质,造成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另外,槟榔碱还会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致癌物N-亚硝胺,研究者在嚼槟榔的人唾液中检测出3种亚硝胺类物质。这些反应都在加速口腔癌前病变和癌症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当地却在试图将槟榔"特产化"。据新京报报道,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此前在其官网发布《对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247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为确保槟榔产业的发展,湖南省市场监管局将着力推动相关立法,争取出台省政府规章,明确设立槟榔制品生产的省级行政许可,同时争取通过地方立法确定槟榔"地方特色产品"的定位。
目前,槟榔被收入《中国药典》,作为药品的法律地位非常明确。但槟榔并未出现在食物原料名录、药食兼用食品目录以及新资源食品目录中,所以槟榔作为食品的地位还是模糊不确定的。
朱毅表示,此前槟榔连食品"身份"都没有,若被认证为"地方特色产品",其腰板会更应,加之尚未确认特定管理方法,才出现了打"擦边球"情况。监管层面要进一步规范,可以对标烟草和电子烟等产品,课以重税,同时划定生产和销售区域,另外还需要促进槟榔加工工艺、配方等的方面的升级。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再不制止槟榔行业的扩张,随着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和企业的增加,以及食用槟榔人口的增加,控制槟榔行业扩张将更难,或将有更多消费者因此患病。
据了解,上世纪50年代,口腔癌是泰国第一大癌症。随着泰国政府禁止槟榔,男性口腔癌发病率在上世纪末一度降低到1.2/10万,禁令作用明显。